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试卷.pptVIP

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试卷.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6月该公司的独立董事俞伯伟等请求聘请相关机构对公司近两年的国债投资进行全面审计,但随后公司高管解聘了俞伯伟,由此而暴露了公司内部人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 伊利股份内部人内部人违法违规 首先,公司内部人有意隐瞒第五大股东华世商贸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底,由两位伊利股份的高管人员任股东,注册资金仅50万元,但受让了442万股伊利法人股,金额与来源均不详。2002年9月,经过股权结构调整,其第一大股东变为董事长之女,另外几位股东则分别为几位高管的家属。据相关报道,在2000年至2001年期间,公司内部人未经董事会批准先后挪用1590万元给华世商贸有限公司用于经营。 其次,公司内部人有意隐瞒巨额的国债投资。从2002年11月开始,公司内部人未经股东大会的批准擅自进行国债投资,截至2004年3月其累计投资额高达4.17亿元,期间最高使用资金为3亿元,但是直到2004年6月公司董事会才详细、如实地披露相关信息。 最后,公司内部人可能挪用公司资金进行“隐形MBO”。2003年7月金信信托从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手中购买了伊利股份14.33%的国有股,从而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是令人疑惑的是金信信托不向公司派出一名董事和监事,也不提名任何管理人员。根据伊利股份2003年中报披露,公司国债投资的账面金额为2.976亿元,与股权转让金额非常接近。 有关专业人士认为,伊利股份的国债投资与金信信托的股权受让,在时间上、金额上都非常接近,不能不令人怀疑金信信托收购伊利股权的资金来自上市公司的国债投资资金。如果以上情况属实,那么公司内部人的操作手法很明显是这样:首先将公司资金投资于国债,而后通过国债回购套现,再将该笔资金交于金信信托用于公司股权收购。 表8 伊利股份2002年董事会结构 姓名 职务 性别 年龄 任职起止日期 备注 郑俊怀 董事长 男 53 2002.6.22-2005.6.22 兼任CEO 李云卿 副董事长 女 56 2002.6.22-2005.6.22 杨桂琴 董事、副董事长 男 43 2002.6.22-2005.6.22 兼任CKO 郭顺喜 董事 男 48 2002.6.22-2005.6.22 富子荣 董事 男 45 2002.6.22-2005.6.22 陈彦 董事 男 41 2002.6.22-2005.6.22 王宝录 董事 男 44 2002.6.22-2005.6.22 潘刚 董事 男 33 2002.6.22-2005.6.22 兼任总裁 俞伯伟 独立董事 男 43 2002.6.22-2005.6.22 郭晓川 独立董事 男 37 2002.6.22-2005.6.22 王彬 独立董事 男 39 2002.6.22-2005.6.22 董事会结构 股权结构 表9 伊利股份2002年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资料来源:伊利股份2002年年报 排名 股东名称 持股数量(股) 持股比例 1 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56,057,486 14.33% 2 呼和浩特市启元投资有限公司 17,156,000 4.38% 3 华宝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15,098,468 3.86% 4 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 12,897,482 3.30% 5 呼和浩特市华世商贸有限公司 8,448,482 2.16% 6 建行信托投资公司包头证券营业部 7,599,106 1.94% 7 内蒙古财信实业有限公司 7,240,000 1.85% 8 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华宝平衡 6,442,813 1.65% 9 上海洁富丽康绿色洗涤剂厂 6,081,599 1.55% 10 上海盘龙云海有限公司 5,830,822 1.49% 案例四:ST长兴被实际控制人“掏空” ST长兴简介 一 董事会结构 三 ST长兴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 二 股权结构 四 ST长兴 简介 根据《新财经》的报告,ST长兴的第一、第二大股东实际上都是柳××先生控制,柳先生运用复杂的控股结构掌握了约31.14%的投票权,而其现金流量权仅约为5.46%。公司董事会有九位成员,其中两位来自公司控股的下属公司,一位来自关联企业,两位独立董事,未披露有其他股东的代表,因此董事会事实上也是受控股股东控制。其实,柳先生自1999年入主ST长兴以来,利用自身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往来、关联交易、资产置换等方式掏空上市公司。 2002年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以大连龙泉股份有限公司龙泉酒厂的全部资产置换关联企业部分房产的议案,“一个酒厂只换了一层楼”,按照评估结果,这层楼的身价竟在4000万元以上。2001年8月柳先生将1000万元购得的大连远东线路板厂作价9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