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杆机构应用於可挠式薄膜材料测试机之研制.pdfVIP

四连杆机构应用於可挠式薄膜材料测试机之研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连杆机构应用於可挠式薄膜材料测试机之研制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理工研究學報」第41 卷第2期(民國96年):81 ~94 81 四連桿機構應用於可撓式薄膜材料測試機 之研製 陳清檳 柯志遠 林俊宏 楊德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摘  要 可撓式薄膜材料測試機之研發設計與製造 ,在機械方面為運用CAD/CAE/CAM互相配合設計與 製造而成 ,首先以平面四連桿組作動原理設計薄膜材料測試機的傳動連桿機構 ,進而建立連桿機構 之各連桿尺寸 ,並使用Solid Works 2006建構出薄膜材料測試機的實體模型 ,接著利用Visual Nastran 4D 2004模擬薄膜材料測試機的速度 、加速度 、動作及其應力分析 、最後使用Master CAM配合CNC 綜合切削加工機製造薄膜材料測試機的實體 。電機控制方面則運用可程式控制器 (PLC )控制直流 馬達正反轉以帶動傳動軸 ;計數次數方面乃利用外接鍵盤輸入次數後 ,再配合PLC內部一般電驛 、 計數器及狀態電驛所撰寫而成的程式 ,以完整呈現其功能 。經實驗證實薄膜材料測試機機台之作動 原理 ,可在有效範圍內完成薄膜撓曲的測試 。 關鍵詞:可撓式薄膜測試機 、平面四連桿 、可程式控制器 82 理工研究學報 壹、機台研製概念與程序 有關合成平面機構相關理論發展至今早已超過一世紀 ,而機構運動合成的應用分析軟體早在 1950年代就有學者從事相關的開發 (Kaufman, 2002 ;Rubel Kaufamn, 1998 )。對於大部分機構 而言 ,只要輸入桿確定後 ,其餘桿件可能存在多種組合構形 ,這些不同的組合構形 ,即位於不同的 迴路 (Chase Mirth, 1993 ;Ping-Shan, 2002 ),為了使傳動機構精簡化 ,並且不會有不可預期的 運動組合構形 ,因此利用四連桿曲柄滑塊機構 (Chung-Hui, 2003 )設計此可撓性薄膜材料測試機 , 且此測試機主要是以簡單 、容易加工為原則 ,對於零件的加工 ,在不妨礙其功能及結構強度的前 提 ,儘可能簡化 ,以達到測試精確 、快速等功能 。其簡略架構設計運用平面繪圖套裝軟體AutoCAD 2000規劃而得 (吳俊銘 ,200 1 ),接續應用平面2D機構模擬套裝軟體Working Model 2D (Joung, 1997 ),進行初步的平面2D之軌跡模擬 ,模擬完成後 ,即使用3D繪圖套裝軟體Solid Works (林 松正 ,1999 ;Cheng, 2004 ),將測試機之零組件實體模型建構完成後 ,使用3D軟體的立即可見特 性 ,可避免人工思考邏輯上的設計疏漏 ,在各個機件繪製後 ,各機件須設定基本的結合假設 ,以避 免在運用Solidworks 2006套裝軟體進行動態分析時 ,出現重大疏漏 ,無重大疏失之後進行製造 ,並 且為了符合經濟利益和零件製造上的便利 ,應用電腦輔助製造加工軟體 Master CAM製造加工薄膜 材料測試機之零組件 (Stenerson et al., 1993 ),其設計與製造流程圖如圖1所示 。 圖1 可撓式薄膜材料測試機台設計與製造流程圖 四連桿機構應用於可撓式薄膜材料測試機之研製 83 貳、控制原理與製作 可程式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之發展史 ,可追溯至1969年 ,因當時美 國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線經常變化 ,而導致控制順序的部分變動或全盤更新 ,既費時又不經濟 。為求 改善 ,遂開發出可程式控制器 ,取代了傳統繼電器 、計時器及計數器等元件所組成的順序控制電 路 ,成為自動化系統核心 。 1978年 ,國際電工製造協會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