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教案 第1章 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定义 .docVIP

中药鉴定学教案 第1章 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定义 .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鉴定学教案 第1章 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教案 第1章 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定义、研究对象及范围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任务 第三节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 一、中药的分类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按药材基源的自然属性或分类系统分类法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其他分类法 二、中药的拉丁文名称 第一部分是药用部位名称(第一格) 第二部分有多种形式 第2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一节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第二节 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 地三节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第3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第三节 中药材的储藏 第4章 中药的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复习思考题 思考题:1、什么是中药?什么是生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意义是什么? 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作 业: 1、举例说明寻找新药资源的途径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具体阶段 下次课堂上要提问作业内容 预习要求:要求预习第五章、第六章的教材内容 第5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一节 根类中药 一、性状特征 二、显微鉴别 第二节 根茎类中药 一、性状鉴别 二、显微鉴别 绵马贯众 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一、来源 鳞毛蕨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二、产地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三、性状特征 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横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5~13个,环列。 四、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细胞间隙常有细胞间隙腺毛 粉末特征 五、化学成分 间苯三酚衍生物、黄酮醇类 六、理化鉴别 显微化学定性 TCL苯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七、药理作用 驱虫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肿瘤作用 有小毒。能清热解毒,驱虫。 八、易混品种 紫萁贯众 “U”字形中柱 狗脊贯众 分体中柱5~8个 荚果蕨贯众 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 七、复习思考题 思考题:1、中药材加工的意义是什么 2、中药材储藏新技术有哪些 作 业: 1、共有峰及相对峰保留的时间概念是什么 2、中药鉴定的方法都有哪些 下次课堂上要提问作业内容 预习要求:要求预习第七章、第八章的内容 大 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一、来源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干燥根及根茎。 二、产地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 三、性状鉴别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锦纹);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四、显微特征 根茎横切面 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 泻下成分:结合性蒽醌衍生物番泻苷A、B、C、D、E、F(sennoside A,B,C,D,E,F),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双葡萄糖苷及其葡萄糖苷(rheinoslde A,B,C,D),其中以番泻苷作用最强。 收敛止血成分:鞣质类物质4.32% ~10.59% ,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从各种大黄中已分离并鉴定的化合物达130余种。 蒽醌衍生物相对的总含量:掌叶大黄根茎为1.01% ~5.19% ;唐古特大黄根茎为1.14%~4.36%。 药用大黄根茎 3 %~3.37 % 。 六、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 2.微量升华 3.薄层层析 化学对照品 大黄素和大黄酚 4.含量测定 七、易混品种 同属植物在部分地区或民间称“山大黄” 或“土大黄”。 何首乌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一、来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干燥块根。 二、采制与产地 秋季采挖块根。洗净,切去两端,大形块根可再对半剖开,或切片晒干。生用,或用黑豆法拌匀,炖或蒸成制首乌。 主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江苏。 三、性状鉴别 皮部散列4~11 个类圆型异型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 四、显微特征 组织特征 粉末特征 五、化学成分 卵磷脂约3.7%、蒽醌衍生物约1.1%、二苯乙烯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