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高考传统文化经典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传统文化经典复习汇编

用传统应对传统 ——“传统文化经典”的复习 百家争鸣 春秋 战国 西汉时期 宋明时期 明清之际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李贽 “异端”思想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经世致用思想 君主批判思想 儒学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 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成熟) 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儒学创立和发展 形成儒、墨、道、法各家 春秋: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荀、孟发展儒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荀子 战国 墨子 战国 老子 春秋 庄子 战国 韩非 战国 提倡“仁”“礼”和“中庸” ,实行仁政,以德治国,“克己复礼”,积极入世,“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重义轻利 “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君舟民水”,人性本恶,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兼相爱、交相利”,推己及人,主张 “非攻”、 “尚贤”、节俭,讲究实际功利精神。 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顺天忘我,主张遁世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论,乐天安命,崇尚自然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变法革新 诸子思想简介 传统(知人、研题、阅读) 文言阅读能力(文与言) 用拿来和比较的方法把握 用辨正的方法评价 用联系现实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一、读顺文字(疏通文字,读懂文意) 二、概括归纳(理解文本,筛选信息) 三、分析文本(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四、评论分析(联系实际,评价判断) 答题的四个步骤 亚圣孟子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子思的门人,是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为了实现抱负,孟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但始终得不到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语录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 23. 这一段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成语“ ”也源出于此。 24. 概括本段的观点,并简析孟子对战争的看法。 我们都能做对·题目 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人这么做过,文王就是这样。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 我们都能做对·译文 战争要顺应民心。 战争要尊重人民的意愿。 战争是为了救民于水火,得民心者才能获得胜利。 孟子并不反对战争,而是认为应尊重人民的意愿,体现了孟子“民为贵”的思想。如果不能使百姓“避水火”反而“水益深,火益热”,就会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 我们都能做对·答案 结合下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战争的看法有何异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我们有了疑惑·题目1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 相同: 孔子和孟子对战争的看法都是以“民本”为核心的“仁政”原则。 不同: 孔子希望用“仁义”代替战争,“足食”、“足兵”和“民信”三件为政大事,孔子毫不犹豫地主张 “去兵”,其对战争暴力的警惕和不认同态度由此可见;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孟子认为进行战争的起点和支点是“仁政”,只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使百姓远“避水火”,就可以攻伐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