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格律诗八首备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哲人的睿智与诗人的挚情——知天命之年的刘禹锡; 刘禹锡写下《酬乐天》一诗时,已是54岁。这一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征还京,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觥筹之间,他们二人畅谈人生与理想,借此,刘禹锡为白居易讲起了自己的故事。;知人论世——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是中唐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与他的莫逆之交柳宗元才华相当,交情甚笃,且二人“二十年来万事同”。刘禹锡比柳宗元长一岁,二人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同时登进士第,十年后,又一起由地方调入京城。在顺宗年间,二人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数月之后,因遭到保守势力联合反击,革新运动失败,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 十年后,又分别被贬到更遥远的连州和柳州。长期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压抑苦闷,享年不??,47岁卒于柳州贬所。刘禹锡痛失良友,悲恸万分。后刘禹锡又转徙夔州、和州刺史,后被征回京。本诗就是当刘禹锡辗转被贬荒远之地二十年又痛失良友后,巧遇白居易后所作之诗。; 刘禹锡才华横溢,少年进士及第,可谓裘马轻狂。可是一遭走错,致使其流落边荒二十余年。等到被征回京时他已是54岁了!历经磨难,又失去知己,这样的时刻即便回京,心境也早已不复从前了。
知天命之年的刘禹锡涤尽铅华,历经沉淀,气度沉静,隐忍自持,保有一种理性睿智的乐观和一份诗人的挚情。只有在这样的人生时刻,才会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因此《酬乐天》一诗并不仅仅是一首普通意义上的唱和诗,它更是刘禹锡多年人生与二十年来情绪的沉淀。
而这首诗的出现有一个恰当的导火索,那就是白居易在听完刘禹锡人生故事后提笔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的这首诗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旁人为刘禹锡鸣不平,而年过半百的刘禹锡却处之泰然,他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因此我说,刘禹锡的和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的统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拓展——
由于刘禹锡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著精神,便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浪淘沙词九首》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有归期吗?
;1、李商隐的孤儿情结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从祖父起,迁居郑州。李家从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李商隐3——10岁之间随父亲到江浙度过童年时代。李商隐10岁,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返回郑州。虽说是回到故乡,但乡中已无亲人。李商隐家世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另外,孤儿少有归属感,李商隐自己就曾说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可见其年幼时便有“无归”之感。;2、李商隐政治上的“无归”
文宗大和三年,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令狐楚的赏识与指点。李商隐入令狐楚幕。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又在开成二年帮助李商隐中了进士。这一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隐于次年春入王茂元幕。王茂元爱李商隐之才,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李商隐。
当时朝上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政治敏感度低,不幸身陷其中。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为李党中人。李商隐转依王茂元被视为“背恩”行为。由此,牛李二党均对李商隐有成见。这使李商隐一直沉沦下僚,在政治上亦处于“无归”的境地。;3、李商隐家庭中的“无归”
李商隐自从走入仕途到他去世的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东到衮州,20年来漂泊异地,远离家室。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为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他的精神痛苦。
因此说,李商隐于家庭来说,亦是“无归”的。;
李商隐无归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地与异地
现时与未来
实景与遐想
巴山独对夜雨与剪烛聚首西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