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注概要1.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注概要1

《中庸》注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3]。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4],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5]。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7],发而皆中节谓之和[8]。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9]。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0]。 [1]“天命”:天所命令、所赋予的。“性”:人的本性。“之谓”:“之”指代“谓”字前面的内容,“之谓”表示给“谓”字后面的内容下定义。下同。“天命之谓性”:上天赋予的叫做性。最近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性自命出,命从天降。” [2]“率”:循,顺。《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率性之谓道”可与后文“自诚明,谓之性”并观。 [3]“修”:修行、修明。“教”通“效”,仿效,学习。下同。“修道之谓教”可与后文“自明诚,谓之教”并观。 [4]“须臾(音余)”:瞬间。 [5]“戒慎”:警戒谨慎。“乎”:于。下不在句末作感叹词者同。“睹(音堵)”:见。“闻”:听。“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指警戒、恐惧于没有看到、没有听到(偏离道)的情况,也即是意识尚未与外物接触的内心活动状态。 [6]“莫”:没有。“见”通“现”。下同。“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没有比隐匿的地方更显现的,没有比细微的事物更显著的。“慎其独”:即“诚其意”。见上文注。马王堆帛书《五行·说》:“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旧注以为“独”是指独居、独处,恐误。 [7]“谓之”:“之”指代“谓”字前面的内容,“谓之”就是给它一个名称,可以解释为叫做、称为。下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未表现于外时的状态,称为中。《中庸》认为性源自于天,是上天的赋予,“喜怒哀乐之未发”即是性未受外界干扰时自然、和谐的状态。 [8]“中(音众)节”:合乎法度、礼节。“和”:和谐。 [9]“达”:通达。下同。 [10]“致”:达到,求得。“致中和”:指达到人性(“喜怒哀乐”)与行为的双重和谐。“位”:正位,引申为安于其所。“育”:(得到)养育。 仲尼曰[1]:“君子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3];小人之中庸也[4],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5]。”子曰:“道之不行也[6],我知之矣。知者过之[7],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8]。”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2]“中庸”:此一名词,解释颇多。郑玄曾指出《中庸》是“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具体解释时,则训为:“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朱熹认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这里是名词做动词用。 [3]“而”:乃。“时中”:时时保持中正,随着环境不同而适时调整。 [4]“小人之中庸也”,或作“小人之反中庸也”。 [5]“鲜(音显)”:少。下同。 [6]“不行”及下文“不明”,宋人引用时作“不明”、“不行”,比较合理,今传本可能有误。 [7]“知”通“智”。下文“舜其大知”、“人皆曰予知”、“知、仁、勇三者”、“好学近乎知”的“知”同。 [8]“人莫不饮食”:比喻人离不开道。“鲜能知味”:比喻中庸之道不被人们知晓。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1]?舜好问而好察迩言[2],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3]。其斯以为舜乎[4]!”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5]。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6]。”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7]。”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8],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舜”:传说中的古代贤明帝王,五帝之一。传说他父顽、母嚣(音箫,愚)、弟傲,但是舜能让家庭和睦,后来帝尧将帝位禅(音善)让给他。“与”通“欤”,疑问词。下同。 [2]“好(音号)”:喜好。“迩(音耳)言”:浅近之言,普通人的言论。 [3]“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指考量事物两头的极端情况,将不偏不倚的政策施行到民众中。 [4]“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吧。其,副词,大概,也许。斯,犹“其”。 [5]“驱”:被驱赶。“纳”通“入”。“诸”:于。“罟(音古)”:网。“擭(音或)”:跘缚兽足的一种机关。“莫”:没有人。“辟”通“避”。“莫之知辟”:即“莫知避之”。 [6]“择”:选择。“期(音基)月”:满一月。“守”:持守。 [7]“回”:孔子最聪明的弟子颜回,字子渊,先孔子而死,时年三十二岁(或说三十一岁)。“拳拳服膺(音因)”:用心奉持的样子。 [8]“天下国家可均”:指分疆正域、平量财赋等事。均,朱熹:“平治也。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