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人子弟长不大(美国《世界周刊》,7202008).PDFVIP

美华人子弟长不大(美国《世界周刊》,7202008).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华人子弟长不大(美国《世界周刊》,7202008)

中式教养遭遇美式长大:美华人子弟“长不大” (美国《世界周刊》, 7/20/2008) 美国《世界周刊》报道,在美国,18岁是个魔术数字。从第18个生日那天开始,前一天还是孩子,后一天 起,就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人” 。许多年来,人人遵守这游戏规则。但今日,有人开始挑战规则,抗拒 长大,而这些“拒绝长大的孩子”,部分还是众人眼中“乖乖仔” 的华人子弟。 26岁的罗宾(化名)就是一例。长青藤大学商学院毕业的他,过去一直是家人的骄傲。但这大学,他足足念了 五年,其间,他曾在一家企业实习过半年,但之后就再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毕业后,他再也没碰过数字、 穿过西装,反而选择在一家连锁餐厅揉面团、烤面包。“念商科,家人的期许比较多,我自己不是很喜 欢。”罗宾父母是台湾来的第一代移民,为了拼事业,给后代好日子,父母没时间陪他,他成长过程中最常 陪伴他的就是游戏机。于是除了学校课业、学才艺外,罗宾不爱出门,不善交友,成天只埋头打电玩。会 选择做面包维生,也是因为他不想跟人有太多接触。薪水虽不多,但他只要一领到钱就买游戏卡,家里各 式游戏机、电动游戏、相关商品一应俱全。“我自己的钱,我自己够花就好,真没钱的话,家里还是会供 应。”他话说得直接:“老实说,我不觉得我能像爸妈一样会赚钱。” “科技产品的发达与充斥,导致不少人与现实社会脱节,让虚拟世界替代真实人生,变成长不大的孩子。” 麻州总医院精神病科医师范晓舵(Xiaoduo Fan)表示。范晓舵因为身处名校林立、华人子弟不少的波士顿, 所以时常遇见类似案例。他表示,这些家长是第一代移民,要适应异地生活是格外辛苦,所以孩子常常就 由电视、计算机带大。像他就听过有家长特意跑去警察局问:“小孩多大后可以一个人留在家?”在得到答 案是12岁后,就开始把孩子交给补习班跟电视,专心忙碌事业,只管孩子成绩。 不是疏于照顾就是过度照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所有华人家长的愿望。尤其许多第一代新移民家长,往往是为了孩子未来才 来到北美,所以会要求子女加倍努力,出人头地。范晓舵分析,这些“长不大的孩子”除了上述家长疏于照 顾的孩子,更多的是家长过于关心的孩子,这是他常见的第二类。部分华人家长只要孩子会念书,才艺符 合申请学校的要求,几乎所有生活上的事,大人都安排得好好的,也决定得好好的,这造成孩子的过度依 赖、孩子气。范晓舵表示,他遇过上大学后所有生活用品都吵着要家长从外地送来的孩子,还有在美东念 书却定期将脏衣服寄回美西让妈妈洗的孩子。 遇过不少“长不大的孩子” ,洛杉矶亚裔青少年中心辅导员吕申香(SunPansy)认为,这些人很可惜的是“有IQ 没EQ”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只要功课好,不要学坏就够了,却忽略教他们如何与人相处” 。30几岁还住家里 的艾伦(化名)就是这样的例子。完成家人期望,从州立名校毕业后,他已经断断续续换过许多工作,也试着 搬出去住,但最后还是搬回家,目前还在待业中。从小就是家人关注中心的艾伦,上大学后,就发觉自己 很难跟周遭的人相处,而且在众多精英中,他也不再是人们注目的焦点,这让他备感失落。“我不懂,我既 聪明也好看,为什么就是没人喜欢我?”他自问。第一次的工作,就因与同事不合,遭受排挤,愤而离职。 他接下来一连串的就业再离职,也多是遇到同样问题。家境好,加上名校光环,他身边不乏女友,但从小 就享尽家人无条件的爱的他,觉得现在的女人“不会当人女友,不够听话,不懂爱” 。所以他换女友就跟换 工作一样,始终不停,也没想定下来的念头。“女朋友再交就有了。”他幽幽地说。 位于大华盛顿地区的心理医生宋志颖(LindaSong),也是东西方心理服务中心创办人的她,就表示见过不少 类似案例,甚至还有40 出头还像孩子一样住家里,没结婚、没工作的个案,“这类个人总体来说,家里条件 好,所以得过且过,而家人也有原谅的心态。” 今天要长大真的很难 在流行心理学上,“Peter Pan Syndrome”(彼得潘症候群)就是用来形容这一种到了一定年龄,却无法达到社会 预期成熟的成人。因为在童话故事里的小飞侠彼得潘,就是厌恶大人世界,喜欢像孩子般自在飞翔。没 错,这一代青年,生活无虞,让不少人可以不负责地游戏人间。所以成为成人所需的三大要务:就业、结 婚及生子,也被他们拋在脑后,这也造成责任更少,他们就愈发长不大。其实,在今天要长大,没想象中 简单。 首先,这一代的孩子少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所有目光焦点都在少数一两个孩子身上。而中国文 化不像西方,一过18岁就是成人,就该离家,在华人世界不管是18岁还是80岁,永远都是父母、长辈心目 中的孩子,而且“父母在、不远游”,长大离家,也向来不是中国文化中的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