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1974年2月6日清晨六点,北京还没有破晓,寒气袭人。 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用颤抖的手,拧开半导体收音机的旋钮,仔细倾听着天气预报。然后支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戴上眼镜,借着台灯的光,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 “气温最高零下1 ℃,最低零下7 ℃,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写完之后,老人正想把笔记本合上,忽然记起一件要紧的事,又连忙戴上眼镜,在刚才那行小字下面,注上两个字: “局报”。 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科学记录。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这位老人是谁呢? 他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为什么在记录了天气预报之后,又加了“局报”两字呢?原来,这“局报”就是指“气象局预报”的意思。平时,竺可桢并不记录天气预报。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温度计,每天清晨,他把温度计放在院子里,然后开始做早操,做好操以后把温度记下来。他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 打开竺可桢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的项目可多啦: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花。” “4月20日,燕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5月23日,布谷鸟初鸣。” …… 竺可桢仿佛是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时刻刻都在精心地观察着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鸟叫,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降霜,第一次结冰,第一次下雪…… 竺可桢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仿佛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竺可桢为什么要给大自然记日记呢? 原来,竺可桢研究着生物随着气候变化而怎样变化的科学──“物候学”。 物候学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科学。比如说,1962年春天,北京农村的花生播种以后,受到严重的冻伤。其实,社员们是按照与前两年同样的日子播种的,为什么在前两年却没有发生冻伤呢?竺可桢打开他的记录本,找到了答案:1962年北京的山桃、杏树、紫丁香开花的日子,比1961年迟了十天,比1960年迟了五六天,物候学的观测说明,1962年的农业季节推迟了,花生的播种日期也应适当推迟才对。 竺可桢正是深知物候学是一门如此重要的科学,所以毕生从事这一研究工作。他每天上班,本可以坐汽车,但他宁愿步行。一边走着,一边像巡逻兵一样扫视周围的一切。他善于从千树万枝中发现第一片绿叶,他善于从喧闹嘈杂的城市中听出第一声蛙鸣,他善于从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看到第一只燕子,他善于从春天的风沙中辨别出第一朵柳絮…… 竺可桢在他和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学》一书中,绘制出了1950年至1972年间各种物候变的曲线。这每一条曲线,不知凝聚着多少个观察数据,凝聚着竺可桢多少心血。 竺可桢还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摘引出古人对各种物候的记载,写出了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受到国内外气象学家的重视和称赞。 竺可桢为工农业生产贡献了力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他的成就,正是来自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来自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科学态度。他在1936年至1949年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亲自为浙江大学制订了校训──“求是”。他的一生,贯穿着“求是”精神。他在最后一篇科学记录上注明的“局报”两字,正是他严格的治学精神在别离人世前的又一次闪光!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伽利略 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从前有一人,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他天资颖慧,生性好奇。他喂养了许多鸟雀,饶有兴味地欣赏其啁啾。聊以自乐。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都好听极了。一日晚间,他在家听到附近传来一种声音,十分悠扬,就随意断为一只小鸟,出去捕捉它。路上,遇见一位牧童,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开,使木管发出了那种响声,宛若喈喈鸟语,不过发音方式迥然不同。他惊诧不已,并在好奇心驱使下,送给牧童一只牛犊,换取了那支笛子。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他决定离家出走,意欲经历一些其它奇事。翌日,当他路过一幢茅舍时,听见里面响着一种乐音,为了弄清是支笛子还是乌鸦,他信步而入。只见一少年,正用拿在右手的一根弓。拉着绷在左手持着的一只木匣子上的几条筋,同时指头在筋是移动着;根本不必吹气。那件乐器就发出了各种悦耳的声音,此时他有多么惊愕。凡是象他一样具有智慧和好奇的人,都是可想而知的。他偶然见识了这两种意想不到的产生声音和乐音之新法后,就开始相信自然界尚会存在其它方法。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当他走进一座圣殿时,为了瞧瞧刚才谁在凑乐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