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20年代戏剧.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20年代戏剧

第七讲 20年代戏剧 中国戏剧经过了文明新戏——爱美剧——左翼戏剧——国防戏剧——国统区、解放区历史剧——新歌剧——先锋戏剧等发展阶段。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一)话剧的传入 中国人一种主动的选择: 一方面引入;一方面改良。 (二)文明新戏(话剧) 中国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是1907(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的春柳社,开始戏剧的现代化探索。 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新派演艺: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三)进化团的“天知派新戏” 1910年底,任天知发起,聚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人组成了“进化团”,这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1912年解体。 天知新戏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和演出模式,一方面,他们以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为首任,突出演戏的教化功能。出现了“言论派小生”,直接面对观众演讲;另一方面,强调演员即兴表现,他们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提纲,演员要现场发挥。 (四)1914年,“甲寅中兴” 以上海为中心,以“职业化”“商业化”为主要特色:一年之内,成立了职业剧团数十个,职业演员千人以上,演出剧目数百个。 剧目多以家庭戏、哀情戏、宫闱戏、武侠戏、侦探戏为主。 将戏剧的教化功能淡化了,突出了戏剧的娱乐性和表现性,题材倾向世俗生活,在审美趣味上更是自觉地向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靠拢。 二、对传统戏剧的批判与西洋式“新剧”的建设 五四话剧再兴,以批判为先导。《新青年》1917、1918年展开“旧剧评议”,对中国传统旧戏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批判的锋芒主要指向传统旧戏所包含的儒教和道教的封建内容。 (一)中国的传统戏剧 1、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善恶相报思想。 2、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属于忍耐型悲剧。 3、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重在悦人耳目,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取胜。再现性方式,“一两步万水千山,三四人千军万马”。 4、舞台角色:生、旦、净、末、丑 5、弊端:艺术形式上的凝固,包含了大量的封建思想余毒。被批评为“理想既无,文章又及其恶劣不通”。“戏子打脸之离奇,舞台设备之幼稚,无一足动人情感”的陈腐艺术。 (二)新剧建设 批判之中建立起来的新的戏剧观: 戏剧改善人生;现实主义 新的戏剧观符合时代的需要,为表现现代生活,创造“西洋派”的戏。 “西洋式新剧”的建设: 西方戏剧的译介:《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 胡适等人的理论建设和“社会问题剧”的出现:胡适的论文《易卜生主义》和剧本《终生大事》;陈大悲的《是人吗》,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我到哪里去》 国外的戏剧观念、戏剧美学、戏剧形式与技巧,为中国现代话剧提供了新的、广阔的戏剧想象空间与戏剧艺术探索的可能性,使中国现代话剧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 戏剧地位的重新估价:古代文学边缘的戏剧逐渐向文学的中心位移。新戏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明显体现出教化的工具性功能,长于观赏的愉悦,短于理性思考的消遣性艺术。传统的戏剧主要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而存在。 三、“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 由汪仲贤倡议,联合了陈大悲以及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等人,于1921年3月成立了“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上海民众剧社;同时创办了《戏剧》月刊,这也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刊物。同年,又成立了上海戏剧协社。 倡导写实主义的戏剧观念,强调戏剧反映时代,担负社会启蒙的教育任务,形成了社会问题剧的热潮。 爱美剧:即“业余”戏剧,提出“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 小剧场运动:指起源于19世纪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是一场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的革新运动。 理论:宋春舫1919年的《小剧院的意义、由来及现状》,第一篇介绍与倡导小剧院的文章。 陈大悲《爱美的戏剧》。 中国对小剧场运动的倡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新的话剧体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其次是提出与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 四、郭沫若、田汉、丁西林的创作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湘累》、《三个叛逆的女性》,充溢着强烈的五四时代追求人的尊严和反封建礼教与专制的精神,富有浓郁的诗意,属于浪漫主义的戏剧作品。 “三个叛逆的女性”:指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聂嫈》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郭沫若歌颂了她们的个性和勇气,在她们身上灌注了五四时期追求人的尊严、反封建礼教与专制的精神,表达了五卅惨案中所表现出的悲壮情绪,契合了五四时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