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代:妇女被视为圣母或娼妓.DOCVIP

维多利亚时代:妇女被视为圣母或娼妓.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多利亚时代:妇女被视为圣母或娼妓

從性別史看乳癌之社會建構 方素瓔 健科所TA8931050 女性如何看待乳房往往與社會文化及潮流趨勢有密切的關係,回顧歷史中,乳房確實隱含不同意義:舊石器時代,乳房代表的是生命,因為所有生命孕育都仰賴乳汁,古文明世界,壁畫或雕像的女體造型都是以乳房作為特徵,可見早期乳房對女性的意義可說是在於能否擁有豐沛的乳汁哺餵嬰兒,達成維持種族生命繁衍的重大責任。而文藝復興時代,乳房已成為已從生理意義轉為心理社會功能,成為刺激男性性慾的焦點(Yalom, 2000)。為何乳房屬於女性的身體一部分,但它存在之目的似乎總是為了他人,從乳癌的發生讓婦女意識到乳房其實應屬於女人,但婦女面臨生命受到癌症威脅之際,她又必須注意到自我外觀的改變影響到其身體心像及自我概念,這當中到底是何種歷史脈絡,讓婦女竟有如此態度與觀點,且讓我們先從性別歷史的角度著手觀看男女的性別建構,進而再從性別議題出發,了解社會對乳癌之建構如何影響婦女與乳癌之關係。 性別建構之歷史 在西方文明史上,以生理上的性(sexes)來截然劃分男、女兩性(genders),並以此為基礎談論男、女特質與男、女在社會分工上的位置,不過是近二百年來的事。但是這個單純的結論,卻有著深刻的意涵:現代人看來如此「不證自明」,客觀而基本的醫學「常識」,並不是古人日常生活觀念的一部份(祝,1996)。 男、女的生理性徵在十九世紀以前,並不是西方社會建構男、女兩性權力關係的基礎。因為在此之前,西方人並不認為男人與女人有基本上生理的差別。Laqueur發現:對於男、女生理差異的認知,並非醫學進步的結果,而是自十九世紀以來,各種文化、政治力重整所致。在新的權力結構下,男、女的社會關係必須重新定位,而有關男、女生理差異的醫學論述,便成為建構男、女社會角色的新基礎。證據在於我們理解女性生殖器官如卵巢、輸卵管的名稱、生理和功能,不過是二十世紀初的事,但是有關男、女生理差異的醫學論述,卻已在十九世紀各種政治和文化空間中繁衍(祝,1996)。 從生殖器官及其生理的醫學論述,探討西方歷史上性(sex)的變遷。我們的身體、性和生殖器,開始了它們的歷史。希臘時代的女人只是一個熱度(heat)較低的男人:低到無法將她的生殖器從體內孵出,因而是較低等的人類;意即代表的是女人的”次等”與”殘廢”。兩性(genders)的區別、男人與女人的優劣,便決定在熱度的高低。這種認為男、女生理上的性(sex)並無不同的看法,稱為「一性模式」(one-sex model)。而今天我們認為男、女天生便是兩性的看法,則稱為「雙性模式」。蓋倫(Claudius Galen, c. 129-210 A.D.)解說:女人「顯然」和男人沒什麼不同。她的「陰莖」,我們現代人稱為子宮頸和陰道;她的「包皮」即陰戶;而她的「睪丸」即卵巢。對蓋倫而言,解剖學圖示了當時「不證自明」的事實,而不在發現有關身體的新事實。在希臘哲學家中,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大概是最強調兩性差異的學者。但是亞氏所用的語詞,和蓋倫相類,都是兼指兩性生殖器的語詞,也就是說,亞里斯多德在討論女人時,也不認為有單獨的女人性別的存在,而是將之視為這男人這一性別的”變形”或是”不足”。而且,雖然亞氏雖強調兩性差異,但他強調的是男、女性別角色的不同,而非強調性別角色的差異建立在生理的差別上(祝,1996)。 強調視覺的重要性是近代科學形成過程中重要的特色,「眼見為憑」已成為科學研究的座右銘。以往哲學家認為視覺有著強烈的欺矇性,無法形成可靠的知識,唯有思辯才是形成真知的基石,現在新一代的實驗科學家們卻將此工作假設拋到腦後。但是僅憑肉眼所見,我們真能客觀而如實地解釋外在世界?我們以肉眼觀察時,到底看到了什麼?哪些因素決定了我們如何看東西?我們所已知的知識,和我們肉眼所見的世界到底是什麼關係?難道十六、十七世紀醫學文藝復興(Medical Renaissance)時的解剖學者在劃開人體時,看不到現在連初學解剖者都不可能誤看的男、女生理差異(祝,1996)? 醫學文藝復興時代的解剖學者,的確一反以往只重視書本知識的醫學傳統,強調醫者必須睜開眼睛,凝注身體內裡,從屍體中學習客觀而真確的醫學知識。這時期的解剖學圖譜,不斷地以屍身自我揭露的姿態,來象徵屍體真的「會講話」,可以告訴人們身體真正的奧秘。雖然有些醫者注意到男、女生殖器解剖上的差異(如陰道和陰莖的結構不相同),但這時期的解剖學者,的確沒看到二十世紀解剖學者可以看到的男、女差異。輸卵管雖已被看到,但並不認為它有特殊功能,因為所有男人有的東西,女人都有。要不,女人如何成為人?他們所見和他們自希臘以來的先輩所見略同:男、女的確是「一性」。沉浸在「一性模式」語言中的解剖學者,根本無法看到男、女為兩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