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电子教学讲义第1章史前与夏商周三代的传承教用版.DOCVIP

历史2电子教学讲义第1章史前与夏商周三代的传承教用版.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2电子教学讲义第1章史前与夏商周三代的传承教用版

2-1 從封建到郡縣 一、東周(春秋時代與戰國時代)的分期 (一)背景:西周末年,幽王寵愛褒姒欲廢申后及太子宜臼,申侯聯合犬戎攻陷鎬京,幽王被殺,西周亡。西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雒邑,史稱東周。 春秋、戰國比較 春秋 戰國 名稱由來 因孔子修訂魯國史書《春秋》而得名 當時人對這個時代的描述 時間起訖 (依「資治通鑑」) 周平王~三家分晉 (770B.C.~403B.C.) 三家分晉~秦代創立 (403B.C.~221B.C.) 周天子地位變化 周天子名義上為共主,由有實力的霸主以「尊王攘夷」為口號,出面維持局面 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各國僭號稱王 主要形勢 北(晉)←→南(楚) 東(六國)←→西(秦) (二)商榷 1.春秋時代因 孔子 所著《春秋 》而得名。戰國時代則二說,第一說是當時人對時代的描述(各國交戰不休),第二說由西漢 劉向 編注的《戰國策 》而得名。 2.《春秋》一書上起西元前772年(魯隱公元年),下迄西元前481年(魯哀公14年)。照此分期,平王東遷後近50年的歷史將無法銜接,由於此時期的發展並未有劇烈變化,為研究便利一併劃入春秋時代。 3.有關春秋與戰國時代之時代分界,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所載西元前403年(威烈王23年),周天子無法捍衛禮制,封韓、趙、魏為諸侯國,等於承認禮制徹底崩壞,故以「三家分晉」當作戰國時代的開端。 二、王室衰微,內憂外患 (一)王室衰微 周平王東遷雒邑,王畿狹小、政經實力削弱,開啟諸侯輕侮之心。(三民版P.27史料特快車: 周鄭互質事件) (二)封建崩解(思考Why?實力是一切) 1.楚要求周桓王晉升爵位,未獲允許而自行稱王(楚莊王)。楚莊王於周定王 時出兵中原、問鼎周室,此後各地諸侯起而效尤。 2.春秋時期,周天子仍擁有宗法名義上共主頭銜,但地位已無足輕重雄相繼稱王,名號與周相等 2.北驅戎、狄、南破楚國 3.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 宋襄公 齊桓公病逝時,率軍打入齊國,擁立齊孝公,欲繼承齊桓公霸業,但在與楚國對戰中受重傷,次年身亡 中期 黃河中上游 晉文公 1.護周:周襄王之弟王子帶叛亂,周襄王逃至鄭國,晉文公帶兵打敗王子帶,並迎回周襄王 2.阻楚北上:楚軍圍宋國都城,晉文公率兵救宋;在衛國城濮大敗楚軍 3.主持踐土之盟,受周襄王冊封,確立霸主地位 秦穆公 晉文公去世後,秦穆公多次發動戰爭想稱霸中原,皆未成功,改稱霸西戎 長江上游 楚莊王 楚勝晉,楚莊王取得霸主地位 後期 長江下游 吳王闔廬 重用大臣孫武、伍子胥等為將,伐楚,楚國就此不振。在與越國作戰中受傷,不久身亡 越王句踐 生聚教訓後打敗吳國,為春秋時代最後一位霸主 ※霸者意義有四:第一尊王,霸者號令是替代已衰之王權;第二攘夷;第三禁抑篡弒;第四禁制兼併。 四、戰國新形勢的來臨 (一)歷史分界:(~三民P.28圖2-1與2-2判讀) 1.列國各自為政:春秋中後期,諸侯國政權旁落於 卿大夫 ,如魯國三桓、「三 家分晉(403B.C.)」、田和篡齊、齊湣王與秦昭襄王甚至相約自稱東、西帝。戰國 開始。 2.戰爭趨於激烈: A.各國為求生存,走向富國(農業)強兵(軍事),實行強權政治,彼此兼併。 B.戰國時期戰爭頻仍、規模龐大且慘烈,以殲滅敵人為目的。 例1:如秦將白起在長平之戰(西元前262~260 年)中擊破趙國,殺士兵 四十五萬人。 例2:戰國初期魏國滅中山國(西元前406 年),晚期則有齊國攻滅宋國(西 元前286 年)。春秋時代的小國逐漸為強國所滅,演變為史稱「戰國七 雄」交相兼併的局面。 (二)各國生存競爭之道 1.社會組織整編:(→擴大兵源) 春秋時代 齊國相管仲將人民分編成軍,用軍事組織整編社會,以強化統治效率及軍事力量 戰國時期 商鞅(約西元前390~前338 年)變法將秦國人民以什伍制整編起來,並在什伍制的基礎上實行連坐法,以加強對社會的控制;為促進生產、增加國家收入,也強制成年兄弟分家。 ※→鐵製武器代替銅製武器、步卒騎兵(全民皆兵)取代車戰(國人為主)、軍事專家(兵 家)相繼出現。 2.成文法典的制定 A.公布 法典 :(因西周封建社會,貴族以禮約束,庶民用刑罰制裁。現在封建 瓦解,各國開始制定法典,公布實施,作為貴族、平民一體遵循的規則,人民引用法條處處向統治者爭訟的風氣) 目的:強化國家對人力的掌握 鄭國 「鑄刑書」,以具體條文規範,防止平民因賦役沉重或統治不當而逃亡。 將法律條文鑄在鼎上,公布於眾→打破在此之前刑書藏於官府、不向民眾宣布的慣例,終止法律祕藏於貴族階層的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