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齐桓晋文之事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作品选 陈立人教授课堂课件.ppt

09齐桓晋文之事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作品选 陈立人教授课堂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9齐桓晋文之事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作品选 陈立人教授课堂课件

3、辨析“不為”與“不能” 挾太山以超北海--不能 為長者折枝-------不為--王之不王 【由彼及此】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 孝悌之義,頒白者不 負戴於道路矣。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饑 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不忍之心以行不忍之政,所以保民也。“故推恩足以保四海”,正是照應“保”字。先說得推不忍之心一半,自“反其本”以下,又破齊王不能推之由,然後告以行不忍之政一半。章末“然而不王者”二句,直繳“保民而王”。 (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五) 其放之也,有萬斛之重;其攬之也,有千斤之力。忽縱忽擒,忽斷忽續,忽離忽分,忽而細雨輕風,忽而翻江攪海,令讀者幾目眩耳聾,而作者實氣靜神安。 (趙承謨《孟子文評》) 一篇凡八設喻,一時山海人物無不奔赴腕下,以供其取攜,可謂極行文之樂事矣。 (王介山《孟子讀法?附記》) 篇中勾勒頓挫,千回百轉,重波迭浪而又歸宿於此,有綱領,有血脈,有過峽,有筋節,總在不使一直筆,不使一呆筆。讀者熟複於此,其於行文之道思過半矣。(牛運震《孟子論文》) 其行文層層放下,層層卷上,乍合乍離,是七篇中第一結構也。 (楊大受《孟子講義切近錄》引) * * 齐桓晋文之事章 《孟子·梁惠王上》 主旨 孟子避開齊宣王詢及之齊桓公、晉文公霸業之事,反而向他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張。孟子認為國君如能關心人民疾苦,愛護百姓,推廣恩德,便能稱王於天下。 1、避開齊宣王詢及霸道,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張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由古及近】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一篇之綱】 2、舉「以羊易牛」--不忍之心--「王天下」 将以臖釁鼓吾不忍其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愛(吝啬) 仁術也--肯定 詩云:--引證 【启其善性】 曰:“有複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遠處落筆】 禽獸--百姓者 4、提出“推恩”法 【觀點】 【引用】 【對照】 【啟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古之人 詩曰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對照】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引而不發】 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十面埋伏】  5、引出對方意圖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一語道破】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當頭棒喝】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裏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禦之?” 【對舉明辨】 【排比羅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