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1、质子①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大体上是氢原子量的整数倍,而氢.doc

原子核1、质子①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大体上是氢原子量的整数倍,而氢.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子核1、质子①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大体上是氢原子量的整数倍,而氢

原子核 ? 1、质子 ①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大体上是氢原子量的整数倍,而氢原子是最轻的原子。 ②用α粒子轰击氢原子 ? 结果是放出氢原子核(质子),氮变成氧的同位素。 之后,用α粒子轰击氟、钾、钠、铝等元素的原子核,结果都放出一种微粒,其电量是1,质量是1,也就是氢原子核(质子)。 由以上两条,人们认定原子核中氢原子(质子)应该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认定氢原子核是构筑其他所有原子核的基本材料。 本文认为,这种认定为时尚早。理由如下: 1)??? 到现在为止,未发现任何元素的原子核可以全部分裂成一个个最基单位——氢原子核? (质子)。 如不存在把8号元素氧分裂成8个质子的实验现实。 2)??? 在原素1的世界中,太阳系是氢原子,太阳就是氢原子核,即质子。我们都知道有比太阳密度大喝质量大的恒星存在,这些恒星就是各种元素,或者若干个太阳和木星挤在一块的情形。(本文认为太阳是氢原子核,木星是电子) 3)??? 现有理论的原子核模型中,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挤在一块,并带正电荷。这种模型无法很好解释这么多带正电荷的质子在一起,为什么不发生电荷同性相斥的现象。 中子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最终原子核还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4)??? 我们α粒子轰击各种元素,以及用中子轰击各种元素。 ? 现有理论认为是α粒子或中子是直接碰撞原子核(放射性原素不断放出α粒子,然后衰变)。 本文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真实碰撞,而是α粒子或中子被原子核系统捕获。 原子核系统因为新粒子的加入,使系统不稳定,处于重新分配和调整的状态。原子核就是一个“天体运行”一样的系统,不存在质子挤在一块的情形。 直接碰撞为什么不出现质子被撞碎,电子被撞碎,然而出现质量为质子质量几分之一的碎片粒子? 要把质子(氢原子核)撞碎,目前的办法只有强子对撞机(LHC),在这种对撞下,是真正的碰撞,质子(氢原子核)被撞碎,分裂成质量只有氢原子核质量几分之一的原子核碎片。 除了强子对撞机以外,其他“α粒子或中子轰击原子核,核裂变”等等都不是真正的碰撞,而是原子核系统的捕获,不会轰击出比质子(氢原子核)小的碎片。 比如,氮原子核是一个独立的,大质量的原子核,因氦原子的飞入,氦原子核是由两个质子组成的,所以当氦原子飞入氮原子核系统时,其中一个质子(氢原子核)被氮原子核拉住,围绕大质量的氮原子公转。 因为氮原子核涡流力有限,只能捕获一个氢原子核,另个一就被弹劾出去了,从而达成整个新氮原子核系统(氧的同位素)的平衡。 这里虽然不存在真实意义上的碰撞,但还是符合动量守恒的。 (最常见是氢原子核,氢原子(中子),氦原子,电子。 为什么不会碰撞出质子数超过3的元素?) ? 2、中子 质子的质量是1.673*10-24g 中子的质量是1.675*10-24g 质子就是氢原子核,中子的半衰期只有15分钟左右,单个存在的所谓自由中子是很不稳定的,它会衰变,变成质子和电子。 一个质子加一个电子那就是氢原子,并不是一种新的物质。 中子就是氢原子,氢原子也不带电,单个氢原子也很不稳定。 另外,中子的穿透能力很强,但会被含氢量高的物质,如石蜡或水有效阻拦。为什么?因为中子其实就是氢原子,氢原子当然会被含氢量高的物质捕获。 ? 3、质子和电子 现有理论把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但电荷是什么?现有理论解释的不清楚。 质子和电子是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并未接触,在氢原子中,它们相隔很远。为什么整个氢原子系统会不显电性(呈中性),但如果从氢原子中取出单个电子或质子,它们又显电性了。 人们制造出电荷这个名词,并把它分为正电荷、负电荷,并认为正电荷、负电荷是相互吸引的,这都是人为的想象。 这些想象有一定的现象依据,并不是凭空乱造的。但是想象终归是想象,说到底还只是猜测,需要用“现实”去检验它,当理论现象的东西和现实脱节或矛盾时,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或修改现有的“想象理论”。 为了更好的理解“电荷”理论的不合理性,我们现在来举个例子。 例,有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金属小球:它们相隔一定距离,它们的状态就如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现在问题是,这两个金属小球不可能组成“对外不显电性”的系统。 只有当这两个小球相接触时,它们才会中和电荷,显电中性。然后,我们把这两金属小球重新分开,发现这两金属小球对外都不显电性了。现在回到质子和电子问题,质子和电子这两个物体,并不接触,如何对外不显电性?即使接触了,发生了电中和。分开后,它们为何还有电性? 用“电荷”理论来解释“质子和电子”的现象是不适合的。 本文认为,质子(原子核)和电子之间是依靠涡流力相互吸引的,氢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的状态,和太阳系中太阳和木星的状态,两者的物理机制是一样的。 ? 4质子和电子的个数 各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是通过总正电荷除以基本正电荷(质子电荷)计算出来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并不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