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精品复习:第1部分(九下)(84页)研究.ppt

【苏教版】中考语文精品复习:第1部分(九下)(84页)研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天性 祸患 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侍奉 益处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辟 避 躲避 得 德 感激 与  欤 语气词,相当于“吗” 乡 向 原先,从前 辩 辨 辨别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动词,做,读wéi 介词,为了,读wèi 动词,做,读wéi 名词,作为,读wéi 介词,跟,同,读wèi 动词,得到,获得 同“德”,感激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介词,表比较,比 介词,表对象,对,对于 介词,由于 介词,到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答案]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答案]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做这件事吗?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5.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甲文则用____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万事莫贵于义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而取义 6.指出两文中“义”的内涵,并说说我们今天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答案]“义”的内涵:正义(或“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有必要,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明白,了解 违背(意愿) 用这些办法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曾 增 增加  衡 横 梗塞,指不顺 拂 弼 辅弼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使动用法,使……痛苦 使动用法,使……劳累 使动用法,使……受饥饿 使动用法,使……受贫困 使动用法,使……不顺利 使动用法,使……惊动 使动用法,使……坚忍 名词用作动词,犯过失 动词作状语,在外面,指国外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祸患,国家一定会灭亡。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使……痛苦 追寻踪迹 就 却 6.翻译下面的语句。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答案]我偶然得到一些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7.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8.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案]甲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了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交换 安放 赞同 顽固 家 苦于,为……所苦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反 返 往返 惠 慧 聪明 亡   无 没有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着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直,一直。 手指。 山之南,水之北。 太阳。 山之北,水之南。 阴天。 草木。 毛发。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5.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答案]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答案]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挖不平呢?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将近 正在 同“返”,往返 说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D [解析] A项,“焉”分别译为“哪里”“语气词”;B项,“其”分别译为“代词,指愚公”“加强反问语气”;C项,“以”分别译为“凭”“来”;D项,“之”都译为“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8.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9.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答案]示例: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读书、车胤囊萤读书等。 10.这两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第六节┃ 九年级下册 时 清晨 随意 增益 滴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