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及心理救助.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及心理救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地震对儿童 的心理影响及心理救助 灾难无情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数万生命顷刻之间无辜却又无力抗拒的消逝了…… 儿童面对灾难时的心理反应特点 当面对危机时人们都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主要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 一般急性应激反应立即或几个小时后出现,一般不超过1个月。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的异常。儿童的反应往往向两极发展。一极是更直接和更剧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另一极则是麻木和呆愣。 灾难对儿童的心理影响 退行或社会退缩行为。表现得比实际年龄更为幼稚;粘人 ,害怕离开亲人,拒绝其他人接触,夸张 等。 害怕与自然灾害有关的情境或场景,如阴暗、下雨、打雷、刮风、闪电等。 难以入眠、做恶梦。经常抱怨头痛、胃痛或其他身体方面的疼痛,并伴有轻微的非实质性幻想、幻视、幻听。 神情呆滞,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缺乏情感表达,沮丧,冷漠,性趣淡泊,自闭。 攻击行为、不服从、顶嘴、易激惹、易怒、情绪变化反复无常。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在课堂上昏睡、疲劳、打瞌睡等精神委靡不振的现象。其它方面还有易分心、注意力难以集中、烦躁好动、作白日梦。 儿童常见的心理反应特点及出现频率 (某救助站110例受灾儿童统计分析) 症状描述 出现频度 比率 悲伤、哭泣 对黑夜、分离或独处过度的害怕 失眠或做噩梦 精神委靡不振 特别粘附和依赖父母 对陌生人害怕 头痛或其他身体症状明显 担心,焦虑,抱怨 饮食或生活作息习惯改变 害羞或攻击行为的增加 退行行为(如尿床或吸允手指) 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 98 89% 101 92% 83 75% 105 95% 46 42% 76 69% 99 90% 90 82% 86 78% 52 47% 32 29% 93 85% 儿童的居丧反应 儿童在灾难中失去亲人,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 不相信亲人已经永远离开; 身体不适,例如没食欲、呼吸困难; 觉得自己被抛弃,对过世亲人生气; 对亲人的死亡自责; 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变的容易紧张; 担心以后没人照顾他; 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反常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精神病学界积极投入心理救援 全国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专家相继进入灾区或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支持和救援工作。 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组建的北京第三批医疗队中50人组成的专业“心理救援”队,5月17日到6月3日内,共筛查受灾群众7081人,个别或集体心理干预1621人次,专题讲座15次,查房讨论36次,培训心理救援专业人员300余人次。 编写了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灾难心理救助实用手册》《用心托起未来——心理救助及案例集》, 第一批一万册于5月28日紧急免费送达灾区。心理救援队的工作曾多次受到当地医院、救助站及四川省卫生厅及成都市卫生局的赞扬,并赠予锦旗及证书。其中救助和干预的重点就是儿童。本文是这次救助的部分体会。 心理救援原则与方法 心理救助原则是坚持专业化、系统化、长期化和实用化。 以自然观察法、绘画分析、心理晤谈、以及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