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教育中的12个绊脚石
12种反应类型
?1.命令; 2.威胁;
?3.教训; 4.建议;
?5.说服; 6.贴标签;
?7.表扬; 8.辱骂;
?9.分析; 10.安慰;
?11.询问; 12.转移。
?这12种反应方式被称为亲子沟通的12大绊脚石,其中任何一种绊脚石都会阻碍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12种绊脚石的典型语言
?1、命令、指示:你朝他脸上泼水,把他的书也弄湿。
?2、威胁、警告:你要是跟别人打架,别怪我不客气。
?3、教训、说教:你们是同学,你应该原谅他,不应该打架。
?4、建议、忠告:你跟老师说,让老师批评他。
?5、说服、辩驳:水洒在脸上让头脑更清醒,书弄湿了,还可以晒干,没有必要去揍人家。
?6、贴标签、评判:你是个没有脑子的人,就知道打架,从来不想想怎么去解决问题。
?7、表扬、赞美: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这件事。
?8、辱骂、讽刺:打架是野蛮的表现,没有教养的人才会靠拳头解决问题。
?9、分析、解释:他把水泼到你脸上,可能是跟你开玩笑,他跟你开玩笑,说明你们的关系很好;把书弄湿可能是玩笑开得有些过火,也许他内心也很愧疚。
?10、安慰、同情:同学之间洒点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用计较;书不就是湿了一点点吗?也不影响,算了,搞好同学关系是很重要的。
?11、询问、调查:他用什么水洒的?是热水还是冷水?卫生不卫生?书弄湿了多少?还能不能用?他有没有向你道歉?
?12、转移、退缩:过去的事就算了,别再想它了,还是想想怎么完成你的作业吧。
?对照一下,自己是用的那一种?
1
?解释:告诉孩子去做什么事情或不许做什么事情,给
?典型语言:
“你现在必须做作业!”
“你现在马上停止玩游戏!”
“我不管别的父母如何做,你必须打扫院子!”
“从现在起不许用那种态度跟妈妈讲话!”
“你不能再哭!”
“只有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玩!”
“你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再预习明天的课程,然后再背一首唐诗。”
?所传达的信息:
?★ 这些信息告诉孩子他的感情和需要都是不重要的;他必须遵从父母的感情需要。 (“我不在乎你想干什么;你立刻到房间里来。”)
?★ 它们传达的意思是不接受孩子当时的行为。(“”)
?★ 它们使孩子产生对父母权力的惧怕。孩子听到的是比他强大的人威胁要伤害他。(“到你的房间去。你要是不去,我就不客气了。”)
?★ 它们可能使孩子感到反感或是愤怒,常常引起孩子发泄敌视情绪、发怒、反击、抵抗、考验父母的意志。
?★ 它们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父母不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力和能力。(“不许动那盘菜。”“离你弟弟远点儿。”)
?可能造成的后果:
●会使双方沟通不良,伤害孩子自尊,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
●孩子没有价值感,我是不重要的。
●让孩子没有责任感,让孩子觉得父母应该为自己负责任;
●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报复行为。
2、警告、责备、威胁
?解释:以警告、责备或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他做
?典型语言:
?“你不听话,就让你爸爸打你!”
?“我已经给你说过三遍了,再记不住,今天晚上就不要睡觉了。”
?“再说一句那样的话,就给我离开房间!”
?“不听我的话,你就不要呆在这个家里了,你该去哪里去哪里!”
?“再考不及格,看我怎么收拾你!”
?所传达的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让孩子感到害怕和顺从。(“再不听话你试试看,打不死你!”)
?★它们会和命令、指示和指挥一样招致反感和敌视。“要是你不立刻上床睡觉,我马上把你关到门外去。”)
?★它们传达的意思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和愿望。(“你要是敢到玲玲家去,你就永远别回来”)
?★面对威胁,孩子会产生挑战父母的欲望:“我就是要去,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这些信息同样使孩子想考验一下父母威胁的坚定性。孩子被警告不要做某些事情,但有时他们会忍不住诱惑,想亲自看看父母预见的后果会不会真的发生。“我倒要试试看,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可能造成的后果:
● 造成沟通不良;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
● 孩子会因为害怕而顺从;
● 威胁的结果会使孩子产生“侥幸”的心理,学会投机,甚至欺骗;
● 会导致孩子的愤怒、生气或者孤僻,没有主见。
3、说教、规劝、教训
?解释:告诉孩子他应该如何做。
?
?“做学生的应该尊重老师,跟老师说话时应该谦虚、认真,不能用那样挑衅的语气!”
?“现在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将来考个好大学,考不上大学,将来是不会有出息的!”
?“你应当象玲玲那样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你要学会懂礼貌,尊重长辈。”
?“我象你这么大的时候,学习是很努力的,哪象你这样懒散!”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