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宦游诗 同写宦游感意象各有别苏轼、柳永的《满江红》词对读.docVIP

苏轼宦游诗 同写宦游感意象各有别苏轼、柳永的《满江红》词对读.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宦游诗 同写宦游感意象各有别苏轼、柳永的《满江红》词对读 第5卷第4期2003年12月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ZunyiNormalCollege V01.5.No.4Dec.2003 同写宦游感意象各有别 ——苏轼、柳永的《满江红》词对读 任在喻 (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 摘 要:柳永的<满江红 的思索。两首词都流露出对归隐的向往,然而,词中意象各异,表现出作者各不相同的出发点和感情色彩:柳永徘徊在对儒家出仕思想的叛逆和顺服的矛盾之中而无力摆脱,其词意象晦瞑暗淡,颇多感伤;儒与道的融合在苏轼饱经风霜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而他随缘自适,旷达乐观,其词体现出佛陀拈花似的微笑。关键词:柳永;苏轼;儒道思想;出仕;归隐;感伤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03)04—0()33一02 TheSameExperienceandtheDifferent ——CompareLiuyongand Mentality Sushis(manjianghong) RENZ口i—v“ (ChineseDepartment,ZunyiNormalCollege,Zunyi563002China) Abstract:Both are Liuyongs“manjianghong”andSushisallwerewrittenaftertheyexperiencedmisfortunethat of1ife、 Thetwoworks express fuUin thethinking that they wantedto hveinprivacy.But to or thedi“erent mentalityimplyinginitgivesdifferentstartingpointandemotionc010r:Liuyongwasunableanguish.Because hehoveredbetweenconflictsthat contraryto breakaway to from is a to obeyConfucianism to to be an official opposeit.At thesametime.Sushiwas Liuyong.hedjusted ConfucianismandTdoism,andmade themplay a positiveroIeinhiscarewornllfe. Sohe enjoyedhimselfin nature an andhiswasbroad—mindedandoptimistic.official;toliveinseclusion;sentimenlal Keywords:Liuyong;Sushi;ConfucianismandTaoism;tobe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血管里淌着儒家思想的血。经时济世、学以致用是他们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即使像李白那样追求思想自由、渴望人格独立的一代伟大诗人也有过“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抱负。另一方面,无论他们意识到与否,实际上他们的血管里还潜流着道家思想的血液。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仕途失意的知识分子们不至于一蹶不振而无所作为。他们往往寄情山水,去追求一种率性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从而参透人生真谛。然而,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他们的精神里不是分离的,它们融于一体,相互纠缠,时时碰撞。为官的企望摆脱官场束缚和生活苦恼。回归自然纵情山水;在野的慨叹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渴望贤明君主的赏识得以一伸抱负。在这样的矛盾痛苦中,他们“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自觉不自觉地致力于文学创作以抒发不得志的愤懑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得到精神上的慰籍。陶渊明、李白就是他们中最为突出的代表。这样,儒道互补,共同支撑起封建知识分子的精神生命,并为后世留下不朽的篇章。但是对人生的参悟程度、思想的深度不同,对“道”的领悟就各不相同。在儒家出世思想的影响下,仕途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必由之路。这样就形成中国文学特有的现象——“兼职”写作,即事政之余进行文学创作。因此,中国文学史上专力写作的文人很收稿日期:2()03—09—25 少,在这为数不多的文人里柳永就居其中之一,而且是专力填 词的第一人。 柳永的<满江红寄鄂洲朱使君寿昌)都是词人经历了仕途坎坷之后,对人生的思索。两首词都流露出对归隐的向往。有意思的是,柳永词作于及第为官后,苏轼词作于贬谪失意后。人生道路分别向两个不同方向转折,而思想的归宿却指向同一个方向。当然,个性和人生经历有别,他们的出发点、思想深度和感情色彩也就各不相 同: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