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资料
* 物质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 * * 复习回顾: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 太阳能 能量源头: 能量流动渠道: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流动的特点: 太阳能 食物链(网) 10%~2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分解者能给绿色植物提供______, 但不提供____ 呼吸作用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无机物 能量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问题探讨: 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 思考与讨论: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一、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大气中的CO2 燃 烧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植物 动物 摄食 微 生 物 的 分解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主要是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循环的特点: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中的CO2库 化石燃料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_作用。 (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______________,以含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的形式循环.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CO2 碳 练习: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化能合成 2.下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图中的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何种组成成分?? ? 乙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甲为消费者 (变式)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什么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二.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等基本元素,在 和 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H、O、N、P、S 无机环境 生物 群落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全球性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练习: D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止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全球性 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CO2过多 2、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 物质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