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晶体脱位的临床表现 晶体的不全脱位 移位的晶体仍在瞳孔区,虹膜后面的玻璃体腔内。晶体不全脱位产生的症状取决于晶体脱位的程度。移位的晶体如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体弯曲度增加引起的晶体性近视。如果晶体轴发生水平性、垂直性或斜视性倾斜,可导致用眼镜或接触镜难以矫正的严重性散光。更常见的不全脱位是晶体纵向移位,可出现单眼复试。 晶体全脱位 异位的晶体离开瞳孔区,晶体可移位或产生: 1.瞳孔嵌顿; 2.晶体脱入前房; 3.晶体脱入玻璃体腔,浮在玻璃体上或沉如玻璃体内; 4.晶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脱入视网膜下的空间和巩膜下的空间; 5晶体通过角膜溃疡穿孔、巩膜破裂孔脱入结膜下或眼球筋膜下。 晶体全脱位比晶体半脱位更严重。晶体可脱入瞳孔区产生瞳孔嵌顿,常发生在外伤后晶体轴旋转90度,晶体的赤道位于瞳孔区甚至晶体180度转位,晶体前表面对向晶体。 晶体完全离开瞳孔区后,视力为无晶体眼视力,前房变深,虹膜震颤,脱位的晶体在早期随着体位的改变常可移动。 晶体脱位的并发症 1. 葡萄膜炎:是晶体脱位常见的并发症。 2. 继发性青光眼:晶体脱入瞳孔区或玻璃体疝嵌顿在瞳孔,可产生瞳孔阻止性青光眼。晶体溶解可产生溶解性青光眼。 3. 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合并先天性异常的眼中,如Marfan症。 4. 角膜混浊。 晶体脱位的治疗 根据晶体脱位的程度进行治疗: 1. 晶体全脱位:脱入前房内或嵌于瞳孔区者应立即手术摘出。脱入玻璃体内,如无症状可观察,如发生炎症,需将晶体手术摘出。 2.晶体半脱位:如晶体透明,无症状和并发症时,可不必手术。可试用眼镜矫正视力,如有发生全脱位的可能,或眼镜不能矫正视力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玻璃体病 3. 冠状白内障(coronary cataract):与遗传有关。晶体皮质深层周边有圆形、椭圆形、短棒状、哑铃形混浊,呈花冠状排列。晶体中央及周边部透明。为双眼性,静止性。很少影响视力。 4. 点状白内障(punctate cataract): 晶体皮质有白色、蓝色或淡色细小点状混浊。发生在出生后或青少年期,静止性,一般不影响视力。 5. 绕核性白内障(perinuclear cataract):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白内障。因晶体在胚胎某一时期的代谢障碍所致,可能与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低血钙及母体营养不良有关。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混浊位于透明晶体核周围的层间,因此又称板层白内障(lamellar cataract)。为双眼性、静止性。视力可明显减退。 It is called lamellar or zonular cataract too, as a cream white, thin opaque, encircling around the transparent lens nucleus. Sometimes at outside of the lamellar opacity, there are one or some layers of opacities sleeved and separated by clear cortex among them. At the most external layer, there are often arcuate opacities called “rider”, vision decreased obviously, as one of the most cataracts in children. Most of them are binocular, static, as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with unclear etiology. It may have relation to hypo-parathyroidism, hypocalcemia of the fetus and subnutrition of mother. 6. 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 较常见的先天性白内障。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也有散发。胚胎核和胎儿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混浊,但皮质完全透明。多为双眼性。 7. 全白内障(total cataract): 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多见,少数为隐性遗传,极少数为性连锁隐性遗传。为晶体纤维在其发育的中、后期受损害所致。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混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皮质浓缩。可在出生偶已经形成,或出生后逐渐发展,至1岁内全部混浊。多为双眼性,有明显视力障碍。 8. 膜性白内障(membranous cataract): 先天性全白内障的晶体纤维在宫内发生退性性变时,白内障内容全部液化,逐渐吸收而形成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