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的“囝”和其语法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语的“囝”及其语法化 李如龙 一 汉语的名词后缀用得最广的是“子、头、儿”三种。 从历史演变上说,用作后缀是 “子”尾最早。王力先生说:“在上古时代 ‘子’已 经有了词尾化的迹象,……在中古时期,名词词尾‘子’字已经很发达了,并且它有 构成新词的能力。”(王力,1980,223 -226 )太田辰夫也说:“‘子’在名词接尾词中 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到唐代,‘子’就成了几乎所有名词的接尾辞。”(太田辰夫, 1987,84-85 )“‘头’尾的产生,应该是在六朝”(王力,229 )“到了唐代就用得很多” (太田,87 )。至于“儿”尾的产生明显偏后,始于唐而盛于宋。 从现实分布上说,“儿、子、头”在官话区都有,“子”尾在官话方言之外也普遍 都有。“头”在吴语用得较多。湘、赣、粤语的 “崽、仔”应是 “子”的白读音;吴语 的尾应是 “儿”的音变;赣语的 “哩、嘚、仂”和客家的 “呃、咧”则可能都是子尾。 闽、粤方言里没有“儿”尾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子、头、儿”用作后缀之后常常伴随着语音的弱变。儿尾在许多官话方言里合 音儿化,在吴语方言是 - 尾化,子尾、头尾除粤语之外大多读为轻声,子尾在晋语也 有读为入声韵或其他 “变韵”的。语音的弱变正是词尾化产生语法意义后的相应变化, 也就是语法化音变。 除了 “子、头、儿”,还有一些发生在个别方言区的一些名词后缀。例如吴方言的 “佬”。常州:瓷佬、石头佬、红佬、清爽佬。湘方言的“伢”。澧县:牛伢儿、猪伢 儿、秧伢儿、桶伢儿。湘方言的“公、婆”和客方言的“牯、嫲”都可以从动物推及 人和物。例如湘乡:鸡公、鸡婆、单身公、妖婆、烟筒公、偷油婆;大埔:鸡公、鸡 嫲、贼牯、斋嫲、石头牯、笠嫲。这些后缀都不能大面积地类推,只能同一小部分名 词相配;在同一方言区中也往往有不同表现,并且没有广泛而一致的用法。 在非官话中,真正在一个方言区大面积通行的并且可以广泛类推的名词后缀只有 闽方言的“囝”。 二 各地闽方言都把儿子叫 “囝”,其读音都符合 《集韵》所注的 “九件切”:福州kia3 、 3 3 3 3 3 3 仙游kya 、建瓯kyi 、永安kyi ,厦门、潮州kia ,雷州、海口kia ,苍南k 。连曾 经是闽语后来赣语化、吴语化的邵武话和浦城话也说“囝”,字音也符合对应:邵武: 1 7 3 小称变为入声,“儿子”又加儿尾,说 “囝儿”kin n;浦城音kiai 。不但儿子称 “囝”, 女儿也要加上 “囝”:福州,诸娘囝;仙游,婶娘囝;厦门,查某囝 (潮州tsau3 囝是 “查 某”的合音,海口、雷州的“ 娝”并与此同源),建瓯、邵武,阿娘囝;永安,娘囝。 男、女合称的“小孩子”:福州,儿囝(哥);厦门,囝囝[in3 3 na ] ;潮州,孥囝;建 瓯、邵武,囝子(人);永安,囝子倽。“儿女”合称:福州、厦门、潮州、雷州、海 口:囝儿,建瓯、邵武:囝子,也都离不开 “囝”。“子”在上古时代兼表 “女”,当时 称男称女尚无严格区分,闽语的“囝”也是兼用的。可见“囝”确是共同闽语的基本 词,并且沿用了上古男、女不分的习惯。 据 《六书略》所云,唐武后曾造了 “囝”字,表示 “月”,后来失传了。现在所见 的 “囝”的记录始于唐代诗人顾况所作古诗 《囝》,题下自注:“囝,哀闽也。”该诗云: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囝别郎罢,心摧血 下……”顾况是中唐肃宗至德(756 -757 )间浙江海盐的进士。当时闽语才刚形成, 应该和吴语还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囝”却显然是闽语的特产,至今未发现现代吴 语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