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倾斜试验的应用(邹润梅)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立倾斜试验的应用(邹润梅)资料

HUT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BHUT敏感性37%~76%,特异性80%~100%,其排除VVS比诊断VVS更有价值 药物激发能提高HUTT敏感性。硝酸甘油作为一种扩张血管药物,能加强直立位诱发的下肢静脉血液淤滞,触发VVS发生,使VVS发生接近于自然状态,且耐受性较好,舌下含服方便,副作用少,儿童容易配合 儿童SNHUT能将阳性率提高到80.0%,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儿童诊断VVS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安全性 * Macedo等认为,如果按照建议的HUTT程序进行操作,在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晕厥时,HUTT操作是安全的 Macedo PG,et al.Arq Bras Cardiol,2011 心电图出现长间歇在HUTT中并不罕见,但大多数病例并不需要进行初期复苏处理,将患者快速回到平卧位就可以促进意识恢复 HUTT可诱发心律失常、抽搐、失语等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终止HUTT,采取平卧位给氧、神志清醒后进食牛奶等措施,心率及血压自行恢复,抽搐症状自行消失,严重病例通过静脉给药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只要干预措施恰当,HUTT临床上是安全的 安全性 * 总结 * HUTT是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重要方法,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临床应用安全性强 HUTT可适用于包括儿童在内的各年龄人群 * 谢 谢! 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中,回心血量的减少引起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心室过度、 过快的收缩 引起左室回心血量的进一步减少, 从而导致“空排效应” 的产生, 同时过度的心室收缩兴奋心室机械感受 器 C 纤维,引起迷走神经活性的增强, 最终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进而出现脑部缺血,晕 厥的发生 * 直立倾斜试验的临床应用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邹润梅 2016-2-16 晕厥(syncope)指突然发作的意识完全丧失,伴有维持身体姿势的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正常的直立体位,但各种反射仍然存在的一种状态,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而自行恢复,其实质是脑血流量的暂时性减少 晕厥定义的5大要素 * 意识丧失 丧失自主肌张力 发作相对迅速 可在短时间内恢复,且恢复是自发和完全的 潜在机制是大脑皮层低灌注 * 先兆晕厥:预示晕厥即将发作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严重的头晕、虚弱无力、面色苍白、大汗、胸闷、过度换气、黑矇、听力减退、反应迟钝、恶心呕吐、不能维持体位等,但无意识丧失 先兆晕厥 * 20-25%的男孩和40-50%女孩至少有过1次晕厥发作 18岁前15%的青少年至少有过1次晕厥发作经历 长沙市中学生28.9%有过1次晕厥经历 长沙市高等医学院校女生29.1%有过1次晕厥经历 晕厥发生率占急诊病人3%,占住院患者6% 晕厥发病的高峰在15岁左右和60岁以后 晕厥的发生率 * 晕厥的分类 * 神经介导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颈动脉窦性晕厥 境遇性晕厥(出血、咳嗽、屏气、吞咽、排便、排尿、升旗、运动后、其他(如举重、梳头、刷牙、唱歌) 心源性晕厥 起搏功能异常、传导系统异常、心脏瓣膜病、梗阻性心肌病、心房粘液瘤、主动脉夹层、心包疾病、肺栓塞/肺动脉高压 脑源性晕厥 供血于脑部的血管(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发生一时性广泛性缺血所出现的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直立性低血压(OH)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 直立性高血压(OHT) 境遇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 * 血管迷走性晕厥 * 1907年,Gowers首次提出“vaso-vagal”用来描述与血管舒缩神经痉挛有关的一组累及上腹、呼吸及心脏的不适症状 1932年,Lewis重新定义了血管迷走性晕厥,强调血管(vaso)与迷走神经(vagal)都参与 VVS 指特定条件下(情绪激动、疼痛、直立时间过长、过热而拥挤的环境)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及心率减慢,表现为动脉低血压、心率减慢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发生机制 * Bezold-Jarisch反射 低血容量 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 遗传因素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 * 调整倾斜床台面,使受试者被动处于头高脚低位倾斜状态,从而激发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项检查技术 1917年Mackenzie开始研究倾斜试验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986年Kenny首次报告将其用于评价不明原因晕厥 * 了解与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评估人体生理状况 作为客观依据制定疾病治疗方案 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金标准 * 高危环境下的单次不明原因晕厥(如发生或可能造成机体损害或从事高危职业),或反复晕厥而无器质性心脏病,或虽然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