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按照技术条件、发展速度及其不同特点,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可分为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以1920年为界,此前为近代郊区化时期,此后为现代郊区化时期。美国近代郊区化以有轨交通为主要技术条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以近郊的发展为主。而现代郊区化的主要技术条件是汽车和公路的发展,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以远郊的发展为主。美国现代郊区化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0年到战后初期,是郊区化的加速发展和波动阶段;第二个阶段为战后初期与50-60年代,是郊区的爆炸式发展阶段,郊区人口在美国人口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第三个阶段为70年代至今,是后郊区化阶段,郊区的异质性逐步增强。     一、美国人口的郊区化进程     1.美国现代郊区化的开端和波动阶段   郊区化并非美国现代城市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早在近代时期就已出现并且势头日趋强劲。但由于种种原因,美国近代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而1920年以后,由于私人小汽车的广泛应用、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形成、经济结构向后工业经济的转变、联邦及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郊区对中心城兼并的抵制等原因,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迈进。在20年代以前,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要高于郊区。比如在1900-1910年和1910-1920年,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35.5%和26.7%,分别高于郊区的27.6%和22.4%,这说明美国人口仍以向中心城的集中为主。然而在20年代,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为23.3%,而郊区为34.2%,后者超过前者近11个百分点。此后,郊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中心城,而且差距越来越大,美国人口的分布开始由以集中为主转变为以分散为主。所以20年代是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的开端。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郊区化的速度放慢,但人口增长率仍然高出中心城8.7个百分点。(注:Donald N.Rothblatt and Daniel Garr,Suburbia:An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London:Groom Helm,1986),p.4.)到40年代,郊区化的速度回升并超过20年代。这一阶段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呈现出加速发展和波动性两个特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20年代,美国大都市区每增加100人,郊区占40.7人,中心城占59.3人。虽然中心城人口的增加仍然多于郊区,但郊区所占新增人口的比重比前两个年代有显著提高,从27.9%和28.4%猛增到40.7%。30年代,郊区所占的比重更大,大都市区每增加100人,郊区就占59.2人,即接近60%,而中心城只占40.8人,(注:Anthony Downs,Opening Up the Suburbs:An Urban Strategy for America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3),p.199.)郊区所占比例已大大超过中心城。由此可见,20和30年代是美国郊区化发展的转折时期,此后,无论从人口增长率来看,还是从新增人口占大都市区的比重来看,郊区的发展速度都超过了中心城,郊区在大都市区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   30年代和40年代初期,由于大萧条和二战的影响,美国的城市化和郊区化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表现出极大的波动性。比如,纽约郊区在20年代的增长率为67.3%,30年代降为18.2%,芝加哥郊区从73.9%降为10.4%,克利夫兰郊区从125.8%降为13.0%,洛杉矶郊区从157.9%降为30.1%。(注:Dennis R.Judd,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Cities:Private Power and Public policy (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9),p.157.)尤其是住宅郊区的建设更是裹足不前。这一时期的郊区化主要是靠工业在郊区的投资带动了人口的郊区化,因此表现出与20年代和战后繁荣时期的不同特点,即郊区人口的增加以下层工人为主,人口的异质性比较强。而在20年代和战后繁荣时期,虽然工业的郊区化也带动了工人的郊区化,但郊区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社会中上层,他们为逃避城市生活的烦恼,而在郊区建立世外桃源式的居民社区,因而人口的同质性很强。但由于该阶段郊区化进程的缓慢性,这种异质性对郊区人口的同质性特点并未产生重大影响。     2.战后初期与50-60年代郊区的爆炸式蔓延   战后初期与50-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郊区化浪潮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人们在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积累起来的住宅需求于战后迸发出来,年轻人要组建家庭,现有的家庭要搬进新居,住宅需求急剧膨胀,于是在郊区出现了美国有史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