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捕鼠风暴:人人自危超15基金掌门人都已请辞.docVIP

证监会捕鼠风暴:人人自危超15基金掌门人都已请辞.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证监会捕鼠风暴:人人自危 超15基金掌门人都已请辞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劳佳迪] 发布时间:2014-5-1627 亿邦动力网整理: 基金“老鼠仓”利益链浮现   【金融·资本】证监会“捕鼠”再升级 1/5基金掌门人主动请辞   进公司第一天,我就被告知本人和父母这样的直系亲属不允许炒股,原先的交易账户也要关闭,但是从知识储备的逻辑分析,证券投资肯定是我的首选,现在因为《证券法》的限制,基金从业人员投资渠道非常窄,这也是一些人会去操作‘老鼠仓’的内在原因之一。”   —— 一位业内顶尖的基金公司交易员如是说   钱德勒(化名)用汤匙拨动着眼前的意式浓缩咖啡,抬手间露出一颗奢侈品牌的袖钉。无论是定制版西装上低调的logo,还是左腕佩戴的蓝宝石镜面名表,似乎都明白无误地标识着其“金领”的身份。   而坐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面前的钱德勒,遭遇的却正是一场关于“身份”的焦虑。近日愈演愈烈的基金业“捕鼠”监管风暴,令圈内人人自危,越来越多和他一样贴着“基金经理”标签的从业人士选择了“逃离”风暴眼。   截至5月中旬,今年已有约200只基金的掌门人请辞,占基金总数近五分之一。随着证监会将稽查“老鼠仓”的板子打到昔日公募“一哥”王亚伟身上,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发酵。   一条多方博弈、利益纠结的生态链条,串联起基金交易的上下游,令这群站在财富金字塔尖的精英们,成了戴着镣铐的灰色舞者。   利益输送链曝光   “你不要害我犯错,我什么也不能说,不敢打电话,不敢发微信,现在人人夹紧尾巴。”证监会掀起的“五月风暴”,令基金行业噤若寒蝉,就连素来对记者畅所欲言的一位基金投资部人士都不愿置喙。   据悉,近期撞到监管枪口上的基金公司包括汇丰晋信、华宝兴业、华夏基金、海富通、光大保德信红利基金、嘉实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等数家,横跨业内几大梯队。最夺目的是王亚伟执掌多年的明星基金“华夏大盘精选”也名列黑名单,让叱咤风云的公募“一哥”陷入舆论泥潭。   所谓“老鼠仓”,是指对具体个股投资掌握信息的基金经理利用其他个人关联账户先低位建仓,待公共资金大举进入拉高股价后,再抛空个人账户牟利。   “‘老鼠仓’是特指交易环节,这也是监管部门重点打击对象,有关基金运行的一切内幕信息都会对交易价格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说没有公布的基金净值大小、基金的投资组合、基金持股的种类和数量、基金股票仓位的调整变化等等。”钱德勒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但从基金公司内部架构看,基金的投资决策其实有一整套程序,还牵扯到许多利益方。”他对记者解释道,“首先‘股票池’就是由投资决策委员会、行业调研部和投资部共同筛选出来的,这些候选股票本身也有信息价值,然后由行研部基于宏观经济、产业和个体公司考察,提出总体投资策略建议和个股投资时机建议报告,交给投资决策委员会讨论。”   “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投资策略后,再向投资部下达投资计划,投资部会召集公司里的各个基金经理制定实施方案,由基金经理将投资指令下达到集中交易室,再由独立的交易员在交易室执行指令。”钱德勒告诉记者,每投资一只股票,各个环节的从业人员都形成了利益关联方,这就是更广义的“老鼠仓”。   另一位已经转行的基金经理则对记者分析,利益同盟的范围还不止于基金公司内部,券商分析师也是“老鼠仓”利益输送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据他透露,分析师在发布研报或者调研信息前,利用关联账户事先买入股票的“抢帽子”行为并不罕见,“还有些分析师并没有公开掌握的调研上市公司的全部信息,将未披露的信息卖给基金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行业潜规则近日同样遭到了证监会当头棒喝。有媒体报道称,负责计算机、传媒行业的两位券商分析师目前已被限制出境,这两人还曾在2013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榜上有名。   大数据“捕鼠”   监管层的“捕鼠”行动威慑力的确正在加大,不过也依然面临多重困难。据记者了解,传统的举报形式已逐渐由大数据监控来替代,证监会本身拥有一套监控系统和专司执法的稽查大队,而沪深两个交易所也拥有监测室,建立了相关模型提供指标预警,但与成熟市场相比,当下的科技执法还未能尽善。   从事基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由于历史上的一些账户或者投资组合的操作行为都隐藏在数据当中,所以通过数据模型确实可以挖掘出一些线索,再进行核查,但要谈就此杜绝“老鼠仓”为时尚早。   “数据显示的进仓信息无非就是你的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则是不同股票买卖的操作时点、时机,以及两个或更多组合间的相关度和相似度、持有股票的相关度和相似度,通过对这些结构、时序的分析来挖掘线索,然后分析交易IP和开户人社会关系等。”代宏坤坦言,这种分析技术只是手段,虽会提高违法被发现的概率,但制度建设和信托责任的操守维护才能治本。   据业

文档评论(0)

KOtCDBGrk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