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山国的歌乐倡优.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中山国的歌乐倡优 何艳杰 战国时期音乐是一种普遍的娱乐方式,已经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之分,如文献记载赵烈侯、魏文侯、齐宣王等国君都喜好音乐,但并不爱好古典礼乐,而是迷恋民间的流行音乐。由于统治阶级的喜好,音乐演奏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相当热门的职业,当时已经有人专门以音乐演奏为谋生手段,并向人传授自己的技艺。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白狄鲜虞族所建。中山人是一个艺术的民族。《《史记·货殖列传》、《说苑·辨物》等文献中记载了中山国的男男女女聚在一起悲歌慷慨,婆娑起舞的欢乐场景。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中指出,中山是个艺术的民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那深沉悲壮的歌声,那婉约清丽的琴声,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我们已无缘倾听和欣赏了。有幸的是,七、八十年代关于中山国的持续考古发掘给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中山国艺术的机会。本文即试图以考古资料结合传统文献,来释读久违两千余年的中山国的歌乐倡优。 中山国的音乐按其形式不同,大致可分为讴歌和乐器演奏两种,但是有时两者又合而为一,以乐器为讴歌伴奏。 (一)讴歌 中山之地非常盛行讴歌这种娱乐方式。讴歌来源于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协调动作,掌握节奏的呼喊号子,后来发展为民间曲艺。这种曲艺带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深受中山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春秋时期,《说苑·辨物》记载中山之俗“淫昏康乐,歌讴好悲。”盛行男女聚会,一起合唱悲壮的歌谣。至战国时期,《史记·货殖列传》也记载了中山男子喜欢聚集在一起“悲歌忼慨”的风俗。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民间非常盛行讴歌。 战国中山国的讴歌之声可从燕国之讴歌略识风貌。中山讴歌虽然无处觅其踪迹,但是中山之邻国燕国的民间歌声却在史籍中有记载。如著名的侠客荆轲在易水畔告别朋友,前往刺杀秦王。其好友高渐离击筑为他伴奏,荆轲为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先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燕之易地本与中山相邻,《史记·货殖列传》载两地均有喜爱慷慨悲歌之风俗。因此燕地民歌中应可反映出中山之地民歌的特点。战国中山国的丈夫悲歌忼慨,其讴歌一般都有一定的音调,如变徵或羽声,演唱时则可依自己的感受而填词,也可随自己的感情而稍稍变异其音调,有时还有一定的乐器如筑来伴奏。在音乐特色上,《吕氏春秋·先识》载中山之地民风“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康乐歌谣好悲”。因此中山之民间歌曲应具有慷慨悲壮之风格。《吕氏春秋·音初》在论述东西南北各音调之始创时,以《燕燕》为北音。今之《诗经》中,《燕燕》属《邶风》。邶即北,《邶风》多出于成周东北的河北易县之地,其地战国时期正是中山与燕国共处之地。可知至少春秋时期的中山之民歌是可以在《诗经·邶风》中找到踪迹的。 (二)器乐演奏 中山国上层社会和民间非常流行器乐演奏。中山王墓出土了各种各样的乐器,显示了中山王在宴饮、祭祀等场合的庙堂之乐。如葬船坑船上残存的鼓、磬、铜钮钟,西库出土的整套编钟和编磬,以及其它地方出土的铜铃、铜铙、铜铎。这表明中山宫廷演奏乐器为满足礼仪的需求,主要以打击乐器为主。中山国的乐舞场面也再现于宴乐狩猎纹铜盖豆的纹饰中。中山民间异常热衷于器乐如琴、瑟、筝的演奏和歌唱等活动,许多人以倡优为职业,谋求富贵。《史记·货殖列传》载今河北中南部,中山之地还遗留着商代沙丘之地的风俗,这种风俗在《史记·殷本纪》中以“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为特点。这种风俗在战国中山之地表现为中山男女喜“为倡优”,贫穷女子一向盛装打扮,携带琴瑟游走于权贵之门,希望以自己的才艺来博取富贵。 1.中山乐器 中山之地出土了许多音乐文物,乐器主要以编钟、编磬、铙为代表。 第一,礼乐器编钟、编磬 中山王墓M1的随葬器物坑(西库)出有铜钮钟和石磬各一组。西库钮钟共14枚,是一套依大小为序挂在木制钟簨上的完整编钟。编钟的形制比较统一。西库所出14枚编钟形状相同, 钟体较轻薄,合瓦式。梯形扁钮较短薄,表面平整。舞部呈椭圆形,鼓部较短,钲部有圆枚。铣边微侈,有弧度。曲于。篆饰涡纹,鼓满饰蟠曲缠绕的变形蟠螭纹。初步观察,该钟当属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盛行的钮钟主流形态——12式钮钟之列。该钟铸造精密,调音时音质清晰,发音悦耳。有六枚因钟体残损已不能发音。但从残存各钟的发音状况看,经音乐家吴钊先生测试,该套钟的音域恰为三个八度,其音阶存在着以#F为宫,构成带清角与变宫的七声音阶,其音列的主要骨干均与周钟的羽、宫、角、微、羽、宫的规律相合。从基音列音阶七音的音分值分析,它应是以#F 为宫组成的七声新音阶(P580)。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的编钟规模达到13件或14件一套。中山西库所出编钟组合与中原贵族礼乐规格、乐器形态一致,该套乐器应是中山王生前举行祭祀宴享时用的“歌钟”。 中山国王墓M1西库出土编钟个体图 中山国王墓M1西库出土编钟全貌图 与编钟同出的还有13件编磬,均

文档评论(0)

kqyg5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