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明:阳明心学通于易道的七层境界.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海明:阳明心学通于易道的七层境界

温海明:阳明心学通于易道境界的七层意义2015年12月05日 20:47?温海明教授编者按: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学堂咨询委员,《孔学堂》杂志社副总编辑。温海明教授是一位典型的国际型实力派学者,著有:《儒家实意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Confucian Pragmatism as the Art of Contextualizing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World (Lexington, 2009);Chinese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中国哲学思想》(2010)等等。在国际哲学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Asian Philosophy,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Culture and Psychology, 《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国哲学思想》被译为英、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在国外出版。2015年11月26日,由徐治道主持的“全球未来论坛”线上首场名师讲座邀请温海明教授主讲“阳明心学的易道境界”,并进行了线上互动,以下为温海明教授讲座实录:治道兄好!群友们好!今晚跟群友们聊聊“阳明心学的易道境界”,阳明现在火了,不是一般地火,今天我们好好地体会阳明心学的境界,可能对我们的未来,对于民族的未来都有好处。我想跟大家强调的第一个要点,是阳明之所以能够有划时代的贡献,主要是因为读《周易》,而不是因为读《大学》,但很多学者还不是很清楚这一点。我今年暑假去贵阳,跟很多学者交流,有些学者坚持说阳明是读《大学》才有“龙场悟道”的,我表示不能同意,建议你们单纯读《传习录》还不够,要好好读《全集》。不少搞阳明学的学者,因为不懂易经,就不承认阳明是读《周易》悟道的,而要坚持说是读《大学》悟道的,这样的研究其实有点误人子弟。可以说,阳明如果不是在困境当中读《周易》,几乎是不可能有所谓“龙场悟道”的。这些年有几篇论文研究了阳明与易学的关系,结论相对比较中肯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哲学味的问题。最近我的老同学陈清春用现象学研究阳明,专著即将出版,他力图说明阳明龙场悟道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悟道的境界,这种境界后世几乎可以做无限的哲学解读。正如《周易·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是说君子看到大泽里的水都被困干了的卦象,决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天之意,可以舍弃自己的性命。这讲的正是一个人处于阳明一样的绝境,如何通过周易实现精神意识状态的重生,如果没有重生,就没有阳明学,而没有心学,也就无所谓阳明了。关于阳明悟《易》历程,在戊辰(1508年)所作《玩易窝记》里面有记载:?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其间,始其未得也,仰而思焉,俯而疑焉,函六合,入无微,茫乎其无所指,孑手其若株。其或得之也,沛兮其若决,联兮其若彻,菹淤出焉,精华入焉,若有相者而莫知其所以然。其得而玩之也,优然其休焉,充然其喜焉,油然其春生焉;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厄也。于是阳明子抚几而叹曰:“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其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玩易窝现在还在,已经变成旅游景点了,其实就是一个地下洞穴,犹如小的三室一厅。当年阳明在地下蜗居里面,读《易》自得其乐,这是心学易道境界的第一层体现。阳明到了龙场之后,从早到晚读《易》而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忆说》。”“龙场大悟”之后,阳明一生学问大旨就确立了,从此以后,阳明传播的心学,其实就有易道境界。心学的易道境界的理第二层体现,就是确立了他一生的学问宗旨: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设想一个人被放逐到荒原,他的心灵每时每刻直接跟宇宙、跟苍穹、跟天地感通,所以处于感天动地的、心通于易、通于日月之变的状态,这其实是“心即理”的本意,只是后来阳明为了接续朱熹理学的话语,不得不借用理学的框架加以表达,包括他后来不得不写下关于《大学》的心得体会,也可以说是被迫回应朱熹理学的强势话语体系。在阳明看来,孔子删述《六经》,为《易》作传,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正天下万世人心。阳明心学也可谓是为了重正世道人心。阳明心学通于易道,根本上是为了匡正世道人心,从而达到平定天下的理想境界,这跟孔子发心是相通的。所以我强调心学通于易学的第三点,就是心学的境界与易道通达天下一样,是为了树立人心正道,也就是使未来的人心能够归于正道。阳明常常自比孔子,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