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原理在师生关系及沟通中的运用资料.ppt

积极心理学原理在师生关系及沟通中的运用资料.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极的人际关系 请举例说明积极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恨、失望到什么程度? 请举例说明良好的师生沟通 请举例说一个不良的师生沟通 人际理论之等价学说 等价学说显示亲密关系是否能够维持,取决于关系双方认为他们从关系中所得到的是否与他们所付出的成比例。等价的关系能够持久,不等价的关系会面临破裂。 相关的人际资源是:物品、信息、关爱、金钱、服务、地位(名誉),都可以替代交换 社会支持的研究研究了他人如何帮助我们应对压力事件: 评价性支持:建设性的反馈、肯定和社会对比 情感支持:倾听、同情、信任、关爱和养育 信息性支持:建议、意见和解决方案 器具性支持:实质性的辅助和服务 弗洛伊德第一个提出,婴儿和母亲的情绪关系为以后的所有关系打下基础。 哈洛及其恒河猴实验 哈洛(Harry F. Harlow 1905—1981)美国比较心理学家,早期研究灵长类动物的问题解决和辩别反应学习,其后用学习定势的训练方法比较灵长类和其它动物的智力水平。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5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依恋,需求减降论的解释 依恋一直被认为是对于获得营养物质的一种回报:我们爱我们的母亲是因为我们爱她们的奶水。 研究员克拉克·赫尔(ClarkHull)和肯尼斯·斯彭斯(KenethSpence)也曾经说过,人类的依恋是基于需求减降论(drivereduction):饥饿是我们首先需要减降的需求,其次是饥渴和性。 从20世纪30年代直至50年代,需求减降论及其与爱的关系从来没有受到质疑。 哈洛:问题的提出 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及同类隔离开,结果他发现小猴子对盖在笼子地板上的绒布产生了极大的依恋。它们躺在上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绒布,如果把绒布拿走的话,它们就会发脾气,这就像人类的婴儿喜欢破毯子和填充熊玩具。小猴子为什么喜欢这些绒布呢? 当哈洛把奶瓶从小猴子的嘴边拿走的时候,猴宝宝只是吧唧吧唧嘴唇,或者用爪子擦去它们毛茸茸的下巴上滴落的奶水。但当哈洛把毛巾拿走的时候,猴宝宝就开始尖叫,在笼子里滚来滚去。 哈洛:人造母亲实验 结论:“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启示: 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肌肤接触,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胸、背等让孩子体味着“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对大一些的孩子也应如此。 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应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哈洛:“面具”实验 哈洛进一步让他的助手做了一个逼真的猴面具,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但是面具在完工之前,婴猴就已经出生了,所以哈洛把婴猴与一个脸部没有任何特征的绒线代母关在了一起。婴猴爱上了无脸代母,吻它,轻轻的咬它。而当逼真的猴面具做好之后,小猴一看见这张脸就吓地连声惊叫,并多到笼子的一角,全身哆嗦。 启示: 1、脸是爱的变数。爱孩子,先得爱自己做父母的那张“脸”——情绪管理很有必要。 2、我们的需求远不止饥饿,我们努力与他人建立连接关系,我们所见到的第一张脸在我们心中是最可爱的脸,(刻板现象),而且很难被修改。 哈洛:“铁娘子”实验 这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实验,但却是关于爱的。 “铁娘子”实验 是哈洛设计的一种特殊的代母,它会向小猴发射锋利的铁钉,并且向它们吹出强力冷气,把小猴吹的只能紧贴笼子的栏杆,并且不停尖叫。哈洛声称,这是一个邪恶的母亲,他想看看这会导致什么结果。他制作了各种邪恶的铁娘子,它们有的会对着小猴发出怪声,有的会刺伤小猴。令人吃惊的是,无论什么样的邪恶母亲,哈洛发现小猴都不会离去,反而更加紧紧的抱住它们。 启示: 受伤的小孩唯一倾向就是去找妈妈。受到惊吓的的幼儿是不计一切代价要紧贴母亲的。 哈洛:“绝望之井”实验 背景: 1960年代,生物精神医学兴起,出现了通过药物减轻精神症状的可能,而这引起了哈洛的极大兴趣,他再次在恒河猴身上进行实验。他建造了一个黑屋子,把一只猴子头朝下在里面吊了两年。哈洛把这叫做绝望之井。那只猴子后来出现了严重的、持久的、抑郁性的精神病理学行为,即使在放出来9个月之后,还是抱着胳膊呆呆坐着,而不像一般的猴子东张西望探索周遭。 启示: 1、早期严重而持久的孤立,会使孩子的主要社会反应沦为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