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词基本常识词 词本是伴随唐代燕乐的繁盛和都市歌舞娱乐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文学体裁,最初称为“曲子词”,主要用于饮宴时的歌舞娱乐。中唐以后,文人开始介入其中,“曲子词”逐渐开始诗化、雅化,最终成为一种文人用以表达生活感受、审美情趣、思想观念、乃至应酬交往的抒情文体。 词于宋代发展至颠峰,与山水画、宋瓷合而为三,被视之为宋代最成功的艺术类型之一。晏殊、欧阳修、苏轼、柳永、周邦彦、辛弃疾、李清照、吴文英、姜夔、秦观等,皆是宋词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作家,影响巨大,他们一起把宋词发展推上了超绝前后的历史地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历任凤翔府签判、殿中承等职。神宗熙宁年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离京外放,出任杭州通判、转为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以作诗“讪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年间,旧党上台,起用为翰林学士,又因不满司马光废断新法,开罪旧党,出知杭州、颖州等地。新党再度执政后,更被远谪到岭南的惠州、儋(DAN)州。徽宗即位,遇赦北返,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的一生处于新、旧党交替执政时期,他在政治上有志变革,但力求慎重,因而开罪两党,仕途坎坷。思想上,苏轼儒、释、道兼而有之,性格旷达。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少有的全才。他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出名,世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之一。他的散文创作雄辩滔滔,气势纵横,意态横生,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其诗歌创作气象宏阔,意境超逸,自由奔放,极富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创作更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开创了以洒脱、旷达为特色的豪放词风,并以诗为词,不拘音律,风格多样,对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苏轼的书法、绘画也相当有名。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文集传世。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内容分析 该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这一时期,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的政见不同,苏轼自求外放,展转于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密州(今山东诸城)为官,以求兄弟能够相聚。然而,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1076年的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转眼已与苏辙分别七年了。面对一轮明月,苏轼心潮起伏,于是酒酣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 由词作前之小序交待来看,该词一则怀念子由,一则抒发落寞作者落寞及旷达的情怀。古人评论说:“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清程洪先著《词洁》)。这实则是对该词整体风格的说明。苏轼一生儒、释、道兼通,经常处于儒、释、道的纠葛之中。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其心中的释、道思想就逐渐上升,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并进而宣泄心中的痛苦。此词即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创作而成,所以,对该词来说,“大醉”抒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该词分为上、下两阕。词的上半阕把酒问青天,十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以及最终否定出世、复归现时人间生活的思想过程,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生的执着情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最易引起人们的多方联想:宇宙的初生、家庭的团圆、人格的高洁。词一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追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一下子将读者带入一种既广阔又深邃,既现实又仙远的艺术境界当中。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一追问,显然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意。苏轼这里之所以要化用李白的诗意,一则是因为李白之咏月诗流传甚广,一则是因为苏轼对李白之诗的热爱。这一追问,较之李白的舒缓,显得较为峭拔突兀,体现出苏轼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这样的追问,既体现出苏轼“好问”的哲人心理及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也为下文的想象及抒怀创造出了必要的氛围。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这两句的设疑是紧承前之设疑而来。其中,“天上宫阙”承的是“明月”,“今夕是何年”承的是“几时有”。进一步的设疑,既将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之情推进了一层,又进一步引出了作者对现实人生问题的思考,可谓针线绵密,跌宕多姿。它在整个上半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体现的是作者“出世”、“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