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乙醇胺
1.中文别名:2-氨基乙醇;2-羟基乙胺;一乙醇胺;单乙醇胺 2.英文名称:Monoethanolamine
3.C A S 号: 141-43-5
4.EINECS号:205-483-3
5.分 子 式: H2NCH2CH2OH(C2H7NO)
6.相对分子量:61.0837
7.外观:在室温下均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有吸湿性和氨臭
8.熔点:10.5℃
9.沸点:170℃
10.折射率 1.4540
11.相对密度:1.0180(20/4℃)
12.动力粘度(20℃):24.14mPa?s
13.闪点:93.3℃
14.溶解性:25℃时,在苯中的溶解度为1.4%,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为2.1%,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为0.2%。 能与水、乙醇和丙酮等混溶,微溶于乙醚和四氯化碳;能吸收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15.用途: 用作酸性气体的吸收剂及石油添加剂的中间体, 也用于农药、医药、制造非离子型洗涤剂、乳化剂等
质量指标:行业标准(ZBG17019-89)
指标名称 优级品 一级品 合格品
总胺量(以一乙醇胺计)%≥ 99.0 95.0 80.0
沸程(168~174℃)%(体积)≥ 95 65 45
水份%≤ 1.0 - -
相对密度 1.014~1.019 - -
外观 清晰淡黄色粘性液体,无悬浮物
色度(Pt-Co) 35 - -
国标编号 82507
CAS号 111-42-2
中文名称 2,2-二羟基二乙胺 ,二乙醇胺;双羟乙基胺;2,2`-亚氨基双乙醇
英文名称 Diethanolamine
别 名 二乙醇胺
分子式 C4H11NO2;HO(CH2)2NH(CH2)2OH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05.14
外观与性状 无色粘性液体或结晶
分子量 105.14 蒸汽压 0.67kPa/138℃ 闪点:137℃
【密度】1.097
【凝结点(℃)】28
【沸点(℃)】268.8
【闪点(℃)】146;137(闭式)
【粘度 mPa·s(20℃)】351.9(30℃)
【折射率】1.4776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苯和乙醚 ,有吸湿性。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09;相对密度(空气=1)3.6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碱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酸性气体吸收剂,用于焦煤气等工业的净化,并可循环使用。也用于制洗涤剂、擦光剂、润滑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等,也可用于有机合成。
【制备或来源】
由氯乙醇或环氧乙烷与氨作用而得。
【其他】
有碱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
编辑本段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刺激呼吸道。高浓度吸入出现咳嗽、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或雾可致严重眼损害,甚至导致失明。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大量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820mg/kg(大鼠经口);1220mg/kg(兔经皮)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70mg/kg,90天,部分动物死亡,某些器官有损害。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胺热分解放出有毒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8mg/L
前苏联(1975) 污水中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 1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