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一:研究的背景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的人民遵守着各自不同的礼仪。中国的礼仪,使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礼仪曾一直和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着资本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经济于文化的发展,讲究文明礼貌,注重礼仪礼节,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讲礼貌、懂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准和修养水平的体现,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改善人际关系,败仗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之下依然熠熠生辉。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西方的礼仪和我国存在着诸多差异。在当前国际交往频繁的形式下,不论是国内接待外宾或出国访问旅游,不论是将要留学或常驻国外工作都有必要学习一下西方的礼仪。 礼仪、礼节、习俗是人类生活中带有规范作用的文化现象,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礼仪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传统、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西方国家的礼仪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构成西方各国人民的社会生活要素,也越来越多流传到世界各地。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许多礼仪习俗于欧美国家有一定的相同性,共通性,当然也存在不少差异。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了解欧美国家的文明礼仪、熟悉他们的礼仪习俗,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遵守国际礼仪和确立的习惯做法,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三:研究的时间安排 1.2008年10月,邀请老师就本课题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 2.2008年10—11月,到图书馆和网站查阅有关中习礼仪文化差别的资料,掌握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别; 3.2008年11—2009年2月,走访外教、涉外办事旅游人员、归国留学生及华侨,掌握中西礼仪文化差异的真实资料; 4.2009年3月,课题小组成员汇总资料,就其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撰写论报,与同学们分享研究成果,听取师生们的评议; 6.2009年5月,召开结题评议会。先课题组成员按总评项目进行自评,然后由老师为课题组成员和小组进行评价。 四:研究的内容 1. 中西问候礼仪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在迎接远方来客时,我们通常都会道:“你一路上辛苦了!”来表示对人的安慰。可是,如果我们用 “I am afraid you must have a tiring journey.”这一语法正确的中式英文去迎接西方国家的客人时,他们回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他们使用的问候语是 “Did you have a good trip?” 或“Did you enjoy your trip”等这类令人愉快的语句。 这让我们明白: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却不被采用。当然,这种差别不单单只有这些。如果你问侯一个西方人说“Where are you going?”或者说“Where have you been?”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方式他会想你再打听他的私事,实在是太失礼了,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候理解成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ing”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通常会以“It is really a nice day.” 再者,如果你说“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他可能会认为你想邀请他与你共进晚餐。因此,和西方人相处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方式。并且,许多美国人认为问候时鞠躬是一种很失体面的行为,他们往往会大声地宣布“我不会向任何人鞠躬!”而在我国鞠躬则被视为一种尊重对方的问候方式。一般而言,它是我国人们相见时以行为代替语言向对方问候、致意的一种方式。 称谓方面,在我国,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如你在向别人问好时,你可以说“Good afternoon,Mr.Belmont”或“Hi Mr.Belmont.”在西方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以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而这种现象,在我国是不会发生的。在西方,对所有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国家也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同时,在中西方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

文档评论(0)

tdqm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