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展牌说明词
历史文物展厅
前 言
大理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必威体育精装版考古材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白、彝等民族先民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开创了大理几千年文明的先河,为开发祖国西南边疆做出了积极贡献。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置叶榆县,隶益州郡,正式将大理划归中原版图,先进的中原文化在大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唐、宋两代,南诏、大理国,先后在此建都五百余年,大理一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明以后,大理的社会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这里共陈列展出了一百余件大理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元、明时期的珍贵出土文物,希望通过参观这些古代文明的遗物,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让观众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了解大理、认识大理、热爱大理,感悟大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十五世纪)
大理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苍山山麓,洱海东岸的台地、岛屿等处,通过对这些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刀、石斧、石凿、石箭簇、网坠、纺轮、陶碗、陶盆陶钵等生产、生活工具以及形式各异的房屋遗迹,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在山坡台地和靠近水边的地方建造半穴居的房屋和干栏式的房屋,大理海东银梭岛贝丘遗址的考古发掘的考古资料证明,距今五千年以前,大理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以原始的农业和渔猎为主的定居生活。
春秋战国至汉晋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20年)
春秋战国时期,大理已经普遍使用青铜生产工具,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土坑墓大量出土“山”字形纹铜格剑,“几”字形纹铜钺,尖叶形铜箭簇,铜鼓等有着独特纹饰的器物,形成典型的“洱海青铜文化”特点。汉晋时期,由于叶榆县的设置,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大理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铁器开始出现并逐步取代了青铜器,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在大理发现的砖室墓,其形制和当时中原的墓葬结构非常接近,墓内出土的大量陪葬品,反映出大理和中原地区存在的较早的文化联系。
南诏、大理国时期 (公元738年——公元1253年)
唐、宋时期,大理曾建立过两个相对独立于中原王朝的南诏、大理国地方政权,在大理统治达五百余年,其鼎盛时期,辽阔的疆土跨越了现在的云南省,并包括了四川、贵州、西藏的部分地区和如今包括缅甸、老挝在内的东南亚部分地区,创造了灿烂的南诏、大理国文化,增强了边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尤其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的盛行,给大理带来了深远的文化影响,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佛教文物,著名的崇圣寺三塔,南诏德化碑,《南诏图传》、《张胜温画卷》等珍贵文物,就是当时社会发展进步和民族团结的实物例证。
元明时期(公元1253年——公元1644年)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兵灭大理国,建立了云南行省,进一步加强了大理与内地的联系。明代实行屯兵、屯田制,大批中原军民到大理屯垦,中原先进到生产技术也随之在大理传播。元、明时期提倡读儒书,兴儒学,发展农业、手工业,使大理的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大理的烧制瓷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这里展出的元、明时期在大理地区出土的绿釉、青花和青釉瓷器,展示了这一时期大理烧制陶瓷器的独特工艺。
陶 俑 馆
明代李氏墓
李氏墓位于苍山中和峰麓,1965年10月,大理文化馆清理发掘。该墓为双室双穴合葬墓,墓室南北并排,略成八字形,长3.35米,宽1.77米,高1.71米。墓内随葬有仪仗俑、舞乐俑、骑士俑、双耳罐、鼎、残绢、丝织品等器物75件。买地券上朱书“显妣李氏”字样。该墓的出土文物为研究明代大理的舞蹈、乐器、服饰、葬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里我们向各位游客展示的是李氏墓中出土的舞乐俑、仪仗俑和骑士俑等精品。
明代韩政墓(公元1523年)
韩政墓位于大理三月街址中和村,1960年基建施工中发现,大理文化馆清理发掘。韩政始祖韩义,原籍直隶庐州府六安州(今安徽省六安县)人,明初从戎以功升大理卫后所副千户,至韩政已承袭4代。韩政生于明景泰庚午年(公元1450年),卒于正德辛巳年(公元1521年),葬于公元1523年五月葬今址。该墓为夫妇合葬墓,东西向、长宽各2米。墓内出土侍女俑、骑士俑、武士俑等实物17件。其陶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明代王秀赢墓(公元1534年)
王秀赢墓位于大理三月街址中和村,村民基建施工时发现。1960年大理文化馆抢救性清理。王秀赢先世江西吉水人。祖仲敬,戎大理卫左前所。王氏(韩政妻)生于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卒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附葬于韩政墓侧。墓内出土侍女俑、骑士俑等17件,是研究明代大理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明代牵马武士俑、十二生肖俑(公元1368年-----1644年)
受佛教的影响,宋、元、明时期,大理普遍实行火葬,火葬罐腰部多数饰有十二生肖堆塑纹,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