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杨的传说.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星杨的传说

红星杨的传说 我是武乡二中二七九班的李瑞琼。 王家峪位于武乡县城东36公里处。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在这里生活和战斗,因此流传着他们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述一段红星杨的传说。 在王家峪村东头有一棵奇特而挺拔的白杨树,凡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都要到这棵树下合影留念。特别是要在树下转一转,细心的游客会检几枝微风吹落下来的小树枝,带回去作为永久的珍藏和纪念。但是你知道这些小树枝儿有什么奥妙吗?原来,当我们掰开小树枝,在横断面上会出现一个非常清晰的红色“五星”图案,老区人们都叫它“红星杨”,因为是朱老总亲手栽下的,所以亲切地叫它是“将军树”。 那是在1940年清明节,总部机关和作战部队的战士们在武乡蟠龙一带开展轰轰烈烈的植树运动,朱总司令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劳动,他来到王家峪的寨湾,手拿镢头,挖坑植树。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非常沉重,想到过几天就要离开生活战斗了两年半时间的太行山。于是决定在此留下一个永恒的纪念,他把珍藏了两年半的一棵红星拿出来,埋在树根的底下。这颗红星其实是他在红军时期头上的帽徽,今天他为了寄托对老区人民的思念,将它永远地埋在太行山上。 之后,朱老总起身回到延安。他走后,当地的老百姓经常给它浇水、除草。这棵白杨树很快就长得枝繁叶茂。 不久,人们突然有了一个奇特的发现,就在这棵树的树枝中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于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在老区流传下来。 7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红星杨它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它成了老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一把小木勺的故事 我是武乡二中二七九班的李瑞琼。 小木勺是抗战时期胡春花给伤员喂饭用过的用具,虽然它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切记载了胡春花在抗战时期救护伤员的英雄事迹。 胡春花是武乡窑湾村人。1938年春,八路军进入武乡以后,29岁的胡春花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1年11月,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打响了,我八路军以一个团的兵力,抗击了5000多日寇的疯狂进攻。当时我军伤亡很大,胡春花便放下正在发烧的女儿,毅然组织起妇女担架队,顶着炮火冲上了前线。黄崖洞山高路险,铺满石头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在爬山时为了让伤员免受颠簸,她索性跪着走,忍着钻心的疼痛在那崎岖的山路留下了一道道带血的印迹。 黄崖洞保卫战结束后,胡春花又带领妇女们留在泉河村的八路军三分区医院,帮助看护伤员。有一位重伤员上下肢都骨折了,躺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别说吃饭就连汤都不能喝,胡春花就用这把小木勺一勺一勺的喂饭,她不仅给伤员洗衣服,缝缝补补,灌汤喂药,甚至端屎倒尿,她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八路军战士。 大年三十,她的丈夫赶到医院,对她说孩子病的厉害,让她回去看看,她也挂念着孩子,可是又不忍心撂下伤员,硬是和她们一起过了年才回到家中。就在这时,她那可怜的、年仅4岁的独生女儿却因无人照料,已经病的奄奄一息。看见女儿病成这样,她一把抱起女儿痛哭着:“孩子,娘没有照顾好你,是娘对不起你呀!”望着女儿那紧闭的双眼,瘦小的身躯,她哭着喊着,一遍遍叫着女儿的乳名,久久不肯撒手…… 其实在那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像胡春花这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牺牲的英雄模范何止千千万万,像这样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又何止千千万万,正是她们的无畏牺牲,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她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巾帼女杰民族英雄——李林 我是武乡二中二七九班的李瑞琼。 她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民族女英雄,她跃马提枪,英姿飒爽,她就是著名的印尼归侨李林。 李林出生于一个华侨商人家庭,自幼随父亲前往印尼西亚,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种种罪行,从小便形成了浓厚的民族意识。回国后,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军训,她学就了一身杀敌本领,成为120师6支队的骑后教导员,击毙了平鲁大汉奸李树德,还在偏关砸烂国民党监狱,救出许多无辜人民。她为人正直和蔼,深受大家的敬爱,贺龙将军称誉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1940年4月下旬,敌人出动8000余人,分兵3路猛扑洪涛山区,对根据地展开第9次“扫荡”。李林带领战士们,负责掩护部队的转移,刚刚走到小峰村前的沟叉路口时,前方就传来敌人的紧密枪声,李林果断地引导大家向西平大村转移,北边南边的敌人马上压了上来。李林见势危急,跨上战马,决心舍身把敌人吸引住,掩护大部队突围,她一马当前,率领战士一面射击,一面向东大沟驰去,敌人误以为是突围的主力,于是从四面八方全压了过来,指挥机关和干训班的学员乘机突围脱了险。敌人发觉上了当,恼羞成怒,死咬住李林不放。李林感到形势险恶,就利用战斗间隙,取下文件包,塞入石缝用土埋好,并对14岁的通讯员说:“你还小,敌人不会注意你,快沿这条沟出去,只要碰到老乡,他们会掩护你的。”并叮嘱他记住文件处,等战斗结束后再取出交给地委机关,此时她已立下必死的决心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