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课时:关于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例谈诗歌鉴赏《蜀相》.doc

2第二课时:关于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例谈诗歌鉴赏《蜀相》.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格律诗的基本常识。 2.熟悉并掌握阅读诗歌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了解格律诗的基本常识 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人千古,庙,临风想。因武侯祠而思蜀相,理必然。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发展,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壮志未酬而身先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如果说,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单影只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7年,同他商讨天下大。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对工,沉郁顿挫。遣辞虽不,却行文壮阔,潇洒飘逸,可与诗人另一首写诸葛亮的诗《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二句联璧生辉。假若诗意仅此而已,或许还难以收到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和取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前人说,诗贵有眼。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老杜一生,许身,志在国,英雄之人。说此句诗人自身,方得其。诗通过对武侯祠的景物描写和对诸葛亮一生业绩的概括,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而且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自身遭遇的感慨。该诗看似抒的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 美景、好音无人问津杜甫712~770三十五岁以前,杜甫曾漫游吴、越、齐、赵一带。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友谊。天宝五载(7

文档评论(0)

4wxko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