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2:建设“学习型”社会.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探究2:建设“学习型”社会

*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立足中于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应批判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对待传统文化) 3、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对待外来文化) 4、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归纳整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建设“学习型社会”提纲 一、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二、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 复习导入: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保存、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012年8月17日上午,2012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开幕式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宣布2012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开幕。 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为南国书香节青年志愿服务队授旗。 一、“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及特点: 特 点 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②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核心内涵 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①全民学习,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 ②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 二、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1、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2、“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3、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可能性) 三、怎样建立学习型社会? 1、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会提供条件) 2、个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 (2009·广东单科)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011年广东高考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8分) (08广东高考)(10分)看漫面《洗澡》,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而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为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010年广东文综】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