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复习课件: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专题复习].ppt

201507复习课件: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专题复习].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07复习课件: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专题复习]

专题导读 :改革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分裂。同一时期,统一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本专题通过对中外改革的学习,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时政热点: 时政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一、中国古代史的改革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内容及作用: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世界古代史的改革 1.伯利克里改革和查理·马特改革 (1)伯利克里改革:①内容伯利克里改革:扩大公民权,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②意义: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8世纪):①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进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的服兵役。 ②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2.日本大化改新 (1)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 (2)时间: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效仿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3)内容:①政治上: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历史作用:是日本由奴隶还是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⑥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3、罗斯福新政 1933年 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五、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一)前苏联的历次改革 1、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使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①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得到加强。②到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①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②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3、评价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

文档评论(0)

gm8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