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名称:电机及拖动基础
授课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年级:07级
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总学时数:96
教材名称:电机及拖动基础
作者:顾绳谷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指定参考书
1. 《电机学》. 汤蕴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电机学》. 汪国梁.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电力拖动基础》. 李发海.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电力拖动基础》. 郭镇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授课教师:张敬南 职称:讲师 单位:405
授课时间:2007.3-2008.1
周次 第1周,第1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绪论、磁路的基本概念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
时数 2学时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要求掌握:
电机的分类;
磁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电机的分类;
电机及电力拖动技术的应用;
电机及电力拖动发展
电机及电力拖动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介绍;
磁场的常用量;
磁路的概念、常见的磁路。 第一节课:1~3
第二节课:4~7
教学重点与难点 磁路的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其它方式结合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行填写教案
周次 第1周,第2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磁路基本定律、铁磁材料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
时数 2学时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要求掌握:
磁路与电路的比较;
磁化、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铁心损耗的分类和抑制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全电流定律;
磁路欧姆定律;
磁路的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磁路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磁路与电路的比较;
铁磁材料的磁化;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铁心损耗。 第一节课:1~5
第二节课:6~8 教学重点与难点 磁路与电路的比较;
铁磁材料的磁化。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其它方式结合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行填写教案
周次 第2周,第1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直流磁路、交流磁路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
时数 2学时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要求掌握:
磁路计算正问题的计算方法;
交流磁路与直流磁路的比较。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磁路计算的正问题与逆问题;
简单串联磁路的计算及举例;
简单并联磁路的计算及举例;
交流磁路的特点。 第一节课:1~2
第二节课:3~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磁路的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其它方式结合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行填写教案
周次 第2周,第2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例题、相关习题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
时数 2学时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要求掌握:
1.磁路的计算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磁路计算举例及作业讲解 第一节课:1
第二节课:1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磁路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行填写教案
周次 第3周,第1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结构、额定值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
时数
2学时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要求掌握:
直流电机工作的核心物理现象:电磁感应规律;
直流电机的换向器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的不同励磁绕组结构及励磁方式。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的结构;
电机的四种励磁方式;
直流电机的的铭牌参数。 第一节课:1~2
第二节课:2~4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分析直流电机中的电磁感应规律;
直流电机的换向器如何实现直流—交流,交流—直流的变换。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其它方式结合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行填写教案
周次 第3周,第2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基本概念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实习( ) 教学
时数 2学时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要求掌握:
各个基本概念;
绕组的基本区分和基本形式;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各个基本概念;
双层绕组的两种常见形式。 第一节课:1
第二节课:1~2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距、合成节距;
叠绕组和波绕组。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其它方式结合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