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海外中国人.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名扬海外的中国人 华侨旗帜——陈嘉庚 1961年8月12日,享年88岁,德高望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留下的遗嘱是:国内尚有存款300万元,全部献给国家。其中50 万元作为北京华侨博物馆的建筑费;50万元给集美学校作福利基金,200万 元做为该校的校舍建筑费。有人替他算了一笔帐,他一生为教育事业至少献 出了一亿五千万元。所以在悼词中,对他高度地评价道: “陈嘉庚先生是华 侨的领袖人物,是一个爱国、爱乡,热心公益教育事业的爱国老人。” 陈嘉庚漫长的一生,充满着许许多多令人由衷敬佩和感叹的业绩。 国难当头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的一个华侨世家。 他的曾祖父兄弟五人就有两人出洋定居,父亲和两个伯父也出过洋。 陈嘉庚的家乡集美是个不大的半岛,三面环海,土地很少,居民全部姓 陈,主要以捕鱼和养殖为生,十分贫困,所以不少穷苦农民只好背井离乡到 南洋一带去谋生。 陈嘉庚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国难深重的环境中成长的。他出生那年,日本 进犯与集美遥遥相望的台湾,强占琉球为其属国;他 11岁时,爆发了中法马 尾海战;他21岁出洋时,清朝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奉送给日本;当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祖国再次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时,陈嘉庚回到家乡居住 了三年。 集美在历史上有过光荣的传统,反清抗荷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这里建立 过基地,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遗迹,这一切在陈嘉庚幼小的心灵中,植下 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种子。 陈嘉庚9岁入私塾读 “三字经”、 “四书”,识字不多。后来能够写文、 著书,完全靠自学。 1884年,陈嘉庚 11岁时,由于法国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家乡父老有一 半惨遭屠杀,人们纷纷逃难,陈嘉庚也失了学。后来,父亲便叫他去新加坡 经商。于是,他便怀着国耻和民族的仇恨离开了故土家园。 海外创业 到新加坡的前13年,陈嘉庚一直在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1904年, 陈嘉庚集资了一笔钱,先创设了一家菠萝罐头厂,不久又接管了也是经营菠 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两个厂在三个月中获利近四万元,使陈嘉庚深受鼓舞。 这时,橡胶刚刚移植到马来亚,年轻的实业家陈嘉庚立即看出它有广阔 的发展前景,花两千元购买了橡胶种,播种在菠萝园内。到 1925年,他便拥 有橡胶园一万五千英亩,成为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随后,他首创大 规模生产橡胶制品,开办了橡胶制品厂,生产胶鞋、轮胎和日用品,促进了 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接着,他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它制 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 多处,直接代理商遍布五大洲。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 面。 此外,陈嘉庚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革厂等等,厂 房达30多处。 陈嘉庚在创立自己的事业时,念念不忘为祖国的民族工业训练人才。他 意识到,橡胶工业如此蓬勃发展,日本尚且有400多个胶厂,而我中华泱泱 大国,竟没有一所像样的胶厂,实在不相称。他决心利用新加坡产胶区域内 的设备,培训熟练职工,以备将来回国发展自己的橡胶业。 倾家兴学 反对清王朝的革命浪潮强烈地冲击着南洋的华侨社会,新加坡成了当时 革命党人的活动中心。陈嘉庚深受革命党人激进思想的影响,经友人介绍, 他认识了孙中山,听了孙先生的演讲,十分佩服,于 1910年加入同盟会。次 年,武昌起义成功,福建光复,陈嘉庚立即筹款支援革命政府。 辛亥革命胜利后,陈嘉庚想起自己家乡由于文化落后,学校极少。为了 支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事业,他感到普及教育是当务之急。 1913年,陈嘉庚首先在家乡创办 “乡立集美两等小学”,随后陆续增办 各种类型学校,如男小、女小、男师范、男中、女中、商业、农林、幼稚师 范、国学专门学校等。陈嘉庚深感中国造船业太落后,竟没有资格参加国际 航业注册,这件事似国耻一般刺痛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开办水产和航海 学校。先派人到日本留学,培训师资,还从欧洲买回机器,造了一艘渔轮, 供学生出海实习使用。建校同时,他还开设了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 馆、教育推广部等,以上机构统称集美学校。1923年,孙中山批准 “承认集 美为中国永久和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