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选读.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 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接舆既然要劝阻孔子,为什么他却不屑与孔子交谈“趋而辟之”呢? 明确: 因为在接舆看来,要劝阻孔子是不可能的,他要说的也都说过了,所以没有必要多说;如果和孔子交谈,说不定反要被孔子劝谏,让自己积极参政呢。既然知道劝阻无效可仍然要劝,这其实也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做法。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 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 高考题链接 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试题链接 浙江东阳中学09年3月月考试题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为何“使子路反”?丈人为何“至则行矣” 朱熹: 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而丈人意子路必将复来,故先去之以灭其迹,亦接舆之意。 小结性思考:为什么把这几个故事编在一起,并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名之? 明确: 三个故事写了四个隐士对孔子师徒的奚落嘲弄,充分说明孔子当时要推行所谓的“仁道”不但遭到了权贵者反对,而且即使在知识分子中间也屡受非难,这样物质的、精神的巨大阻力的存在,都是孔子知道的,这就更能彰显他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探究?:试概括本课中几位隐士的特征。 接舆是个狂放游侠似的隐士,他主动积极讽谏孔子,却又不屑与孔子对话,既表现了对孔子心志的理解,又表现了对当时现实政治的失望。长沮、桀溺都是匿迹山林的隐士,性格傲慢、冷漠,有点不近人情;对孔子有较深的成见甚至敌意。长沮言辞尖刻,对孔子冷嘲热讽;桀溺较为自负武断更为悲观厌世。丈人是个清高孤傲而性格较为复杂的隐士。他倚老卖老,给了子路一顿训斥,却又好饭好菜招待他;他不愿结交孔子师徒,却又忘不了人之常情,能济人困危;他漠视群臣伦理,又不失长幼之节。 探究:你是怎样看待“隐”与“仕”的? 探究:你是怎样看待“隐”与“仕”的? 赞成“隐”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必须正视的现实,不能自欺欺人。 ②修身养性、保存实力,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一代名相诸葛亮因刘玄德三顾茅庐而入世平天下,以《隆中对》为刘备谋划江山、运筹帷幄,《出师表》劝后主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更有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取荆州之基。奉命率军入川,夺取汉中,大败曹操。毕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明知蜀国不可兴而为先帝知遇之恩托孤白帝城,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虽然没有实现三国归蜀的理想乌托邦,但却成就了一个为知己者死的忠义大儒。 文天祥仅是一介书生,但他同样拥有铮铮铁骨,“故不自量力,而以身殉之”言辞同样掷地有声! 文天祥宝祐四年(1256)奉进士第一。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大举进攻,文天祥在家乡聚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持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地区,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时年四十有七。临刑前,监斩官告诉文天祥,此时反悔还可以当丞相,文天祥答,“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后,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前来收尸。其衣带中有字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从中表现他们各有什么特征? 楚狂接舆:敬佩其为人,反对其做法。为他惋惜 楚狂接舆:狂放游侠式的隐士 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他们各有什么特征? 长沮桀溺:故意刁难,试图瓦解其队伍。批评他看不清形势。 荷蓧丈人:挖苦鄙视,善待其弟子。批评他不务实。 特征:他们是匿居山林的隐士,性格傲慢、冷漠、不近人情。 特征:他是清高孤傲、有人情味,能济人危困,漠视君臣伦理,却又不失长幼之节 针对别人的嘲讽,孔子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1)觉得他们很有见识,很想结识他们 (2)有一点失落、难过、痛苦的感觉 (3)觉得人各有志,坚持走自己的路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