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讲中外改革规律认知课件分析.ppt

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讲中外改革规律认知课件分析.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讲中外改革规律认知课件分析

栏目导引 把脉五 年真题 集训即 时演练 模块备 考方略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讲 中外改革规律认知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2011全国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比较 类、作用(影响)类 明清,盟旗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2012全国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目的 类、原因类 汉代,王莽币制改革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2013全国Ⅰ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 《清德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比较 类、原因类、实质类 晚清,戊戌变 法、清末新政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2013全国Ⅱ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背景类、比较类、作用(影响)类 唐朝,两税法改革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2014全国Ⅰ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 特点 类、 作用(影响)类 魏晋,法律改革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2014全国Ⅱ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背景 类、 作用(影响)类 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2015全国Ⅰ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内容 类、 作用(意义)类 唐代,币制改革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2015全国Ⅱ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原因 类、 作用(影响)类 清代,养廉银制度 命题特征分析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其中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连续出现。 (2)从问题设计看,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第(1)问和第(2)问之间有一定逻辑关联性,学生若在第(1)问判定失误很容易导致第(2)问答案偏离。 (3)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比较类(3次),原因类(3次),作用类(6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 (4)从关键词看,以古代中国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 (5)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一定的联系,目前仅涉及清末新政一道题。 栏目导引 把脉五 年真题 集训即 时演练 模块备 考方略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