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 理解方法 提升能力——材料解析题的应对策略.ppt

明确目标 理解方法 提升能力——材料解析题的应对策略.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确目标理解方法提升能力——材料解析题的应对策略整理

(2012年上海卷)39.妇女与教育(12分)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材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 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不但教授她们适应社会的各类知识、技能,而且还以培养妇女参政为宗旨。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社会上对新式女子教育出现了异议,尤其是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当时新旧观念的冲突。 (2012年上海卷)36.梭伦的大盾(12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 (2012年上海卷)37.开国议政(14分)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 (2012年上海卷)39.妇女与教育(12分)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2012年上海卷)40.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 (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15分) (2013年上海卷)36.“无为”与“有为”(12分)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8分) (2013年上海卷)38.同文馆之辩(14分) (2)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8分) (2013年上海卷)39.战争与和平的抉择(12分) 以“战争与和平的抉择”为主题,叙述德国20世纪以来的发展之路。 (13年上海卷)40.严复笔下的进化论(25分) (3)你如何理解严复笔下的进化论?(15分) (14年一模卷)37.罗马征服(12分) (2)概述罗马的武力扩张对罗马法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 (3)如何理解“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4分) (14年一模卷)38.社会转型(12分) (2)对材料所反映的民国初年的社会现状如何理解。(8分) (14年一模卷)39.英国现代化(13分) 根据马格纳雷拉现代化的内涵,叙述17世纪开始至19世纪中期,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14年一模卷)40.政治分权说(25分)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政治“分权学说”的认识?(15分) (14年二模卷)36.内外朝的演变(13分) (1)概述西汉至清代内外朝演变的史实。(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外朝更迭这一规律看法?(5分)) (14年二模卷)38.近代西学东渐(12分) “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叙述这一过程。 (14年二模卷)39.经济全球化(14分) (3)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理解?(9分) (14年二模卷)40 .鲁迅笔下的中西文化 (21分) (3)你如何理解鲁迅笔下的中西文化?(15分) (2013年上海卷)36.“无为”与“有为”(12分) 材料一: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8分) 从材料中提取史实间的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辩证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汉初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复苏,财富日臻丰厚,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汉初的王国势力依然膨胀,贫富分化、土地兼并等民生问题严重,有待汉武帝解决。针对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大体解决了汉初郡国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设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有关汉初以来的民生问题,汉武帝未能“有为”,如未能采纳董仲舒的“限田”、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等建议。 (2013年上海卷)38.同

文档评论(0)

chenchen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