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走进了理论家文学后台.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们走进了理论家文学后台

你们走进了理论家文学后台   去年二月初,童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要编一本散文集,准备把《情信而辞巧》收进去,却忘了发表在《文艺报》上的具体时间。他希望我能帮他查一查。很快,我就查到了结果,但童老师的话题再也没往散文集上走,而是聊开了别的。这样,我也就没弄清楚这本散文集的去处 直到童老师去世之后,我才打听出它的下落。而联系云慧霞博士,她也很快给我寄来了这本书的目录。粗粗浏览,见此书分十大主题;又逐一数过,有150篇作品陈列其中,不禁暗自掂量:这应该是童老师收录最全的一本散文集了 为什么童老师在那样一个时间点上编出了这么一本厚而全的散文集?莫非这也是他谢幕的一种方式? 据我粗略统计,童老师的散文写作有两个高峰期:一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二在2010年前后。在第一个高峰期,他的散文多是思乡、怀旧之作。这意味着从中年步入老年,童老师虽身在北京,但心已走上还乡之途,所谓“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当乡愁袭来又无法排遣时,写散文大概就成了他的最佳选择 而之所以又有了第二个高峰期,我以为与博客难脱干系。很可能是被其好友黄安年先生鼓动,童老师于2009年7月1日在科学网安家落户。随后两三年,他一边写论文,一边写博文,把那块自留地经营得风生水起,摇曳生姿。每每去外地或外国走一趟,他就会跟我们显摆:哇,我又收获了三五个博文素材!兴奋得像他小时候在村中小溪抓住了几条肥美的鳜鱼。这一时期,他的散文更多写成了游记 为什么游记多而写人记事少了呢?我猜想,这很可能涉及童老师对散文的一个核心认识。他说过:“我一直认为,写散文与写小说是不同的,散文越写越少,而小说则可以越写越多。”我觉得,这肯定也是他本人的经验之谈。童老师写过小说,自然便体会过虚构的妙处,那是可以越写越多的制胜法宝,但他又在写散文,并且坚信:“唯独散文是不可以虚构的。”(《童庆炳文集2016年版,P411)既然无法虚构,那么写过《远山》,就不可能再来一遍家乡山水;写过《上课的感觉》,也不可能再念叨一遍“天天上课,天天过节”。散文做减法,小说做加法,散文又何尝不是写一篇少一篇呢? 于是我猜测,当童老师写完“家园篇”“亲情篇”“求学篇”等之后,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开了博客,又常常是等米下锅,必须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他才游弋到“纪游篇”里,在那里发现了新大陆 因为博客,我差不多读过童老师所有的新文旧作。而细究他的为文之道,我以为与其为人难分伯仲,可谓文如其人的典型案例。例如,生活中他崇尚??朴自然,其为文便也常常素面朝天;天性中他喜欢不偏不倚,其为文便也往往温柔敦厚。他珍视亲情友情师生情,我们便在《春天还未到来――哭曾恬》《黄药眠先生的最后一课》等篇章中读到了他的真情流露。他是问题中人,种种感悟便在他思考的文学问题中潜滋暗长,一篇篇随笔也应运而生。他更是性情中人,一篇《潮白河放龟》就把那种童心与情趣写到了极致。童老师早就说过:“散文是人的灵魂的微笑,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实感,灵魂就微笑不起来。随笔是人的心智的果实,则必须追求真知灼见。没有真知灼见,心智的果实就不会甜美。”(《苦日子2000年版,P4)可以说,这也正是他所奉行的散文随笔观。他的写作不折不扣地践行了这种文学观念 于是,我在童老师的散文随笔中读出了一个“真”字:真性情,真体验,真感悟,真表达。而一切都绝假纯真之后,他就写到了一个境界――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乍看全是家常语,似平平淡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童老师的主要身份。因为他首先是学者,他的散文也就充满了种种理趣。他写田头月季花,想到的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他琢磨梦醒时分,把它琢磨进了“美在关系”;他品味王青的窗口,发现那里暗含着刘勰的“物以情观”……当这些道理进入文章,文章就不仅有了生命温度,而且也有了学理含量 所以,童老师写出来的是家常散文,也是学者散文 关于散文写作,童老师曾与我有过几次长谈,那是在我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随笔集之后。童老师读过我的习作,立刻写出《情信而辞巧》一文,不吝夸赞鼓励之辞,这既让我兴奋,也令我惭愧。那时的童老师身体还无大碍,心气旺盛,他谈自己的创作构想和体会,也分析我写作的成败得失,言极中肯,貌极慈祥。末了,我们相互推荐散文佳作。他说,聂绀弩的《对镜检讨》写得不错;我说,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值得一读。如此聊天让我很是受益,我便惦记着他赶快有散文新作结集面世,这样,一旦我读出些心得,就可以再找他畅谈散文了。但没想到的是,我却永远失去了这种机会 于是,我只能把我的感受写成文章了 《旧梦与远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出版后,我已写出一篇长文:《乡愁、怀旧与物以情观――童老师散文写作的一个主题》。我还计划再写一篇,也许在这本书出版前,也许是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