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礼逊及其汉语研究简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礼逊及其汉语研究简论.pdf

馬禮遜及其漢語研究簡論 徐文堪 [摘要]19 世紀是中西關係發展的重要時期,西方漢學研究也在這一時期迅速成長。1807 年 英國倫敦傳道會派遣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來華宣教,其任務主要在於學習中文,編纂 漢語詞典,翻譯《聖經》,從而爲基督教在華傳播創造必要的條件。馬氏抵華後,也克服種 種困難,盡心盡力地完成了上述任務,成爲西方漢學史上有影響的漢學傢。本文結合馬氏生 平,對其漢語研究的成就和特點(特別注重實用性)進行簡要評述。 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英國傳教士。1782 年1 月5 日生於英國若森伯 蘭郡莫佩思的一個農民家庭。3 嵗時,其父携全家遷往紐卡斯爾,父親從事鞋坯製作。他從 小聰明好學,1804 年進入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受訓,原本想到非洲或 印度傳教,但入學後不久就接到派往中國傳教的通知,因而積極爲去中國做各種準備。他曾 隨一個來自廣州的中國人容三德(Yon g Sam-tak)學習中文,又學習了醫學和天文學知識。 1807 年 1 月31 日,他乘船離開英國取道美國1去中國,於9 月4 日抵達澳門。因新教傳教 士不受該地天主教士的歡迎,於是立即前往廣州。當時清政府已經頒佈了禁教令,禁止外國 人在華傳教。爲求能在中國居留下來,幾經折騰,只好加入英國東印度公司,後被聘爲廣州 商館中文翻譯。在中國期間,他努力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以驚人的毅力主譯了全部《聖經》, 編纂了篇幅達六大卷的《華英詞典》,完成了行前倫敦傳道會交給他的任務。此外,他還寫 作出版了大量中英文著作。1813 年倫敦會派遣米憐(William Milne, 1785-1822)來華協助 馬禮遜,1815 年米憐赴馬六甲開闢傳教基地和設立印刷所,並且出版了第一份中文刊物《察 世俗每月統記傳》。1817 年是馬氏到中國開教十週年,格拉斯哥大學根據他在中國翻譯《聖 經》和編纂詞典所達到的學術水平,授予他名譽神學博士學位。1823 年 12 月至 1826 年 9 2 月,馬氏囘英國休假,帶走他搜集的大量中文書籍。他在華二十五年,除1816 年爲阿美士 德勛爵率領的來華英國使團擔任翻譯,得以遊歷中原大地外,都是在廣州和澳門度過的。馬 氏晚年仍身兼二職,繼續傳教和擔任通譯,並開始用中文編撰《聖經注釋》。1834 年8 月1 日晚,馬禮遜在廣州病逝,享年五十二嵗,安葬於澳門基督教墳場。3 由於馬禮遜在中國基督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開拓者之一,他所 留下的著作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上廣爲人知,影響深遠。此外,他還創辦了具有現代特色的報 刊、醫舘和學校,把西方文化事業引進中國,並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國家,所以在中國近 代新聞史、印刷史、教育史上也不能忽視他的作用。但是,作爲漢學家的馬禮遜,與早期其 他英國漢學家相似,原非學院中人,而多爲傳教士和外交官出身,自學成才,這與約略同時 1 倫敦傳道會何以要安排馬禮遜從英國先到美國,然後從那裏前往中國,請參閲:顧長聲《馬禮遜評傳》, 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年,第22 -24 頁。 2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在1998 年出版了Andrew C. West 編著的《馬 禮遜藏書書目》,凡1376 頁。 3 有關馬禮遜生平及其事業的中英文資料、論著極多,不備擧。近年出版的較易入手的中文著作如:譚樹 林《馬禮遜與中西文化交流》,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 年;蘇精《中國,開門!馬禮遜及相關 人物研究》,香港,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2005 年,均可參看。 1 的法國漢學家如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等取向不同。因此,馬氏的漢學研 究主要不是出於學術方面的興趣,而是與其傳教活動緊密相連並爲之服務的。這從他編纂的 《華英詞典》和兩部語言學著作《通用漢言之法》、《英國文語凡例傳》裏都清楚地體現出來。 正如當代德國著名漢學家傅海波(Herbert Franke )所說,我們所見到的19 世紀大英帝國的 漢學研究,有三種密不可分的動機,即貿易、外交及新教的傳教活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