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通论.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下通论

通论(十三)连词、介词一、连词(一)定义:“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以及句子与句子,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词类。(二)语法特点:连词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这是连词的语法特点,是它和副词不同的地方。也是它和介词不同的地方(介词和它的宾语所组成的介词结构对动词起修饰作用。)(三)所表语法关系 1.表联合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而、以、且、与、及、暨”翻译“和、又”,“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韩愈《原毁》)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孟子·滕文公)2)表示递进关系:“而、以、且、矧、犹…况,非但(非独、非徒)…而(又)”。在程度上更进一步,翻译为“而且、况且”、“尚且…何况”,“不但这样……而且……”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首。(冯婉贞)王不行,亦赵弱且怯。(史·廉·蔺列传)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左·宣12)3)表选择:若、如、将、且;翻译为:或者,还是。民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免之。(汉书·惠帝纪)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与?(论语·先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国策·齐)单于曰;此天子诏语邪?将从使者所求邪?(汉书·匈奴传)官之命,宜以材邪?抑以姓耶?(柳宗元《非国语·命官》)4)表示承接关系:而、以、则;翻译为:就、才、便。拔剑切而啖之。(史·项羽本纪)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治长)诸儿见家人泣,则随泣。(归有光《先妣事略》)2.表偏正关系(所连接的两个事物,有偏和正、主和从的关系,地位不平等) 1)表让步关系:即、虽、纵;翻译为“即使”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史·李斯列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项羽本纪)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杨惲《报孙会宋书》)2)表示转折关系:(所连接后项,不是顺着前项来说,而是有变化)①重转(反转):然、而、则;翻译为“但是、然而、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史·高帝本纪)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②轻转:顾,但;翻译为“只是,不过,只不过”卿非刺客,顾说客耳。(后汉书·马援传)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魏书·吴质传)3)表假设关系:如、若、令、使、苟、向、即、则、而;译为:如果。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襄30)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史·项羽本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己病矣。(捕蛇者说)4)表因果关系:由、以、为、故、以故、是故;译为“因为····所以”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以。(晏子·春秋杂下)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也。(孟子·梁惠王)由所杀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尚赤。(史·高帝本纪)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5)表目的关系:而、以,译为“以便、来、用来”焉用亡郑以陪邻?(左·僖30)为坛而盟.(史·陈涉世家)6)表修饰关系:而、以,译为“地”大后盛气而胥。(国策··赵)先生伏质就地,匍匐以进(中山狼传)7)表取舍关系:与(其)…宁,与其…孰若(孰与、其若);译为“与其…不如····”与人刃我,宁自刃。(史·鲁仲连列传)(四)常用连词简介1.而1)作用①连接动、形及其词组,表两种性质或行为的关系。美而艳。(左·恒元)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国策·赵)②连接两个分句,表示两件事项的关系。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吕氏春秋·察今)③连接两个名词或词组,带有描写性质。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2)用法①顺接A.表并列关系:译为“和”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尙同)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荀子·天论)B.表递进关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C. 表承接关系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史··陈涉世家)天龙闻之而下之。(叶公好龙)D.表因果关系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通鉴·赤壁之战)有倦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山记)E.表目的关系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F.表修饰关系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G.表假设关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而无知,与木何异?(范慎《神灭论》)②.逆接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国·策·赵)2.以1)作用:连接动词及其词组2)用法①表并列关系,译为“和”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②表承接关系,译为“就,才,便”虏魏太子申以归。(史·孙·吴列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史·商鞅列传)③表目的关系,译为“以便、用来”构木为巢,以辟群害。(韩非子·五蠹)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左·僖5)④表因果关系,译为“因为”或“以至”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廉·蔺列传)孤违蹇数,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僖32)⑤表修饰关系,译为“地”或不译。予与四人拥火以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