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专业资讯编译
日本专业资讯编译
(第二期)
本期专题:材料的研究
1、对由长短纤维混纺的梳条结构解析………………………………2
2、黄麻单纤维的疲劳特性及其疲劳损伤过程………………………7
3、捻纱结构对碳素纤维织物力学特征的影响………………………15
4、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纤维混合结构对力学特征的影响…………21
5、天然纤维捻纱内流动结构的确定和对拉伸强度的影响…………26
6、强捻纱给予纤维结构混合复合材料的影响………………………37
1
对由长短纤维混纺的梳条结构解析
纤维机械学会学报 2010-10-27 野田隆弘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transjtmsj1972/48/3/48_3_T57/_pdf
摘要
目的:实际测量由等长的长短两种纤维混纺梳条中长纤维和短纤维的纤维根
数,求得长纤维和短纤维的混合状态。据此进行梳条的结构解析,以弄清混纺梳
条长短方角的结构为目的。
成果:1)由等长的长短两种纤维混纺梳条的纤维顶端密度将以长纤维和短
纤维都相同的趋势发生变化。无论在哪个位置,短纤维的变化都比长纤维大。2)
梳条的粗部存在很多短纤维,细部存在很多长纤维。由于牵伸比的增大,这一倾
向会更加明显。3)在各种牵伸条件方面,长纤维和短纤维的断面纤维根数的相
互相关系数的极大值几乎是相同的。短纤维比长纤维的相位稍稍有点儿上升。
1、序言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使产品高附加值化,进行了各种用途的开发。
目前,在纺织领域里广泛流行由具有纤维长、纤维原料、纤细度等不同显著特点
的原料组合而成的各种各样的混纺。混纺的主要目的是均等地混合各种纤维,制
造高品质的纱线。可是,由于多种成分的纱线的缘故,混纺的时候不能避免丛状
混合团的产生,也在后续工序中引出了各种各样的课题。
在此之前,关于对丛状混合团的测定、评价的研究中,多数报告是以纱线为
对象,而以纤维根数多的梳条为对象的报告几乎没有。这其中,石川等○1一直以
混纺率的变动率的方式从丛状极细短纤维团的断面纤维根数来表示混合团,而大
泽等○2一直从练条梳条断面上的纤维分散状态来求得混纺率的变动率。再有,
M.Hannah ○3一直在进行关于英式梳毛前纺阶段提高首位梳条混纺效果的理论研
究。
可是,这些都是对纺织结束后纤维束上的丛状混合团的理论研究,以评价为
中心,是根据对牵伸工序的解析进行纺织结束后的梳条结构的解析,但对于弄清
丛状混合团的产生机构却一直没有进行过尝试。
作者们都在前报○4上以弄清丛状混合团的产生机构为目的,解析由纤维长不
同的两种长短等长纤维混纺梳条的牵伸工序,弄清了存在于工序中的各要素间的
关系。根据基于这种关系的对供给梳条粗度的计算,求出了纺出梳条的粗度。其
结果,弄清了梳条粗的部分存在大量短纤维,细的部分存在大量长纤维,整个混
纺梳条断面纤维根数的变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短纤维本身。
本文是以弄清混纺梳条纵向构造为目的的。将对由两种长短等长纤维混纺梳
条中的长纤维和短纤维的根数,沿梳条纵向进行实测,求出了纤维顶端密度。依
靠梳条图表计算出由纤维顶端密度的变化到断面纤维根数的变化,求得长纤维和
短纤维的混合状态,进行梳条纵向结构的解析。之后再对各种拉伸条件对梳条结
构的影响进行探讨。
2、梳条结构解析方法
为了得知存在于纵向混纺梳条中的长纤维和短纤维的纤维根数如何变化,而
2
求出了纤维顶端的密度变化。如果我们将存在于梳条轴上的微小区间△x的纤维
顶端根数设定为△n,纤维顶端密度用△n/△x来表示○5,那么,已经搞清楚了
这区间除了纤维长度之外,纤维顶端密度的变化几乎不会给梳条断面纤维根数的
变化带来影响○6 。
本研究使用了分选梳理机,实测了纤维顶端的根数。因为梳子间隔是6mm,
将这一间隔作为微小区间,在预备实验中,将梳子间隔以6mm、12mm、18mm为条
件,实测了混纺梳条纤维顶端的根数,显示的结果是,无论哪一个梳子,其纤维
顶端密度的变化几乎都是相同的。由于计测的繁杂和劳力的付出,从实验效率这
一点上考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