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
历史沿革
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武汉工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层次规模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国际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2367人,其中研究生2067人,普通本科生19435人,普通专科生1331人。国际学院学生872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15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医学8个学科门类。有10个一级学科获“十二五”省属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获评省级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获评省级特色学科,法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等4个一级学科获评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有17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艺术、翻译和工程硕士4个专业学位门类,其中工程硕士学位门类包含11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还有59个本科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49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185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21人,副高级职称37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85.5%和32%。在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58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36人,工大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16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16个,科研创新团队25个,本科教学团队25个。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3人。
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约130.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1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2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143间,教学实验室47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288万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现有1个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基地)。学校还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化工、医药、石化行业(化工工程) 咨询甲级资质,特种设备设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节能检测资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