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痢疾(2011秋季学期中西医)
浙江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学生15日始接连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症状。至16日17点累计报告疑似病例139例,疾控部门已初步确定该事件为由宋内氏志贺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疫情。 据了解,该病菌会引起细菌性痢疾,通过污染了的食物、饮水等经口感染。目前,该校已停用可能受污染的井水,由消防车供应安全生活饮用水,同时对水井、饮用水管道、水箱等进行清洗消毒。 2010年10月18日14:56东方网 2006年5月12日,江山市贺村镇六一幼儿园6名学生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发热等,部分患者家属也有类似症状。3 d 后与六一幼儿园位于同一街道的贺村中心小学也出现类似病例,并且首例患者与六一幼儿园患病儿童为同一家庭,日常生活接触密切。当地卫生院采集12 名患者粪便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大肠埃希菌培养,均为阴性,但镜检均发现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于5月15日开展现场调查。两校相隔约500 m,位于同一街道,而本暴发点多数发病者家庭圈养家畜,由于多数家畜能感染并传播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且人畜粪便均未进行无害化处理,易溢入沟渠而污染水体,加上随处乱扔垃圾,致使大量苍蝇孳生,这可能增加了疾病传播危险。 痢 疾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痢疾的概念。 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 掌握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等常见证型的治疗。 一、概 述 (一)概念 (二)源流 (三)范围 (一)什么叫痢疾? 病因病机:邪毒气血凝滞于肠腑脂膜,传导失司。 主症: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特点:具有季节性(多发于夏秋季节)、传染性。 (二)源流 1、病名: 痢疾病名首见于宋·严用和《济生方·痢疾论治》:“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 (二)源流 肠澼、大瘕泄、下利、滞下、时疫痢。 《太素·调阴阳》注云:“澼,音僻,泄脓血也。” 《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滞下,即痢之古病名。 《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因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 2、病因病机 《内经》:饮食不节,起居不慎,湿热下注。 《诸病源候论》:“脾弱肠虚、热毒”。 “痢由脾弱肠虚,……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血痢者,热毒折于血,入大肠故也。” 明清时期: “无积不成痢也”。 《证治汇补·痢疾》曰:“无积不成痢,……痢起夏秋,湿热交蒸,本乎天也。因热求凉,过吞生冷,由于人也。气壮而伤于天者,郁热为多。气弱而伤于人者,阴寒为甚。湿土寄旺四时,或从火化,则阳土有余,而湿热为病。或从水化,则阴土不足,而寒湿为病。” 与脾肾有关 《医宗必读·痢疾》:“痢之为证,多本脾肾。……在脾者病浅,在肾者病深……未有久痢而肾不损者。” 休息痢特点:屡发屡止,经年不愈。多由兜涩太早,积热未清;或调理失宜,或过服寒凉,或元气下陷,或肾虚不固引起。 3、治疗 张仲景: 白头翁汤——“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桃花汤——“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金·刘河间: 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清·喻昌:创“逆流挽舟” 法,以活人败毒散 “引其邪而出之于外”。 《丹溪心法》“初得之时,元气未虚,必推荡之,此通因通用之法,稍久气虚,则不可下,壮实初病宜下,虚弱衰老久病,宜升之。” 强调辨证论治 明·张景岳:“最当察虚实,辨寒热”。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痢疾》:“至治法,须求何邪所伤,何脏受病。如因于湿热者,去其湿热;因于积滞者,去其积滞。因于气者调之;因于血者和之。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 《名医指掌·痢疾》指出:“善治者,审其冷、热、虚、实、气、血之证,而行汗、吐、下、清、温、补、兜、涩之法可也”。 (三)范围 现代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一些结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人体体质阴阳气血的盛衰是痢疾病机转化的关键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主症: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赤白脓血便。 疾病特点:常见于夏秋季节,多有饮食不洁史或疫痢患者接触史。具有传染性。 辅助检查:大便涂片镜检或培养,必要时行直肠、结肠镜检查。 (二)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大便镜检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成长。 阿米巴痢疾:典型大便为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