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赏析答案课件

PAGE \* MERGEFORMAT44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映衬的形象,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有眼前实景,又有作者的想象之景。)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E.“洪波”,重在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是写实景。 2.对“??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C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3.下列判断有误的两项( B D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D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E“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F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D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5.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D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乐府诗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如《龟虽寿》中也有此类结尾。) 6.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临”表登上,“以”表示东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由“临”字展开,登临所见。 C.这两句交代了观察的地点和目的。 D.诗句使我们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沧海的勃勃英姿。 7.对《观沧海》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宏伟的意境。 B.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观沧海后的深切感受。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写景的十句诗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将眼前景物与奇特的想像融合在一起,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8.对这首诗理解得最正确的是( D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海岛,再描绘海面,最后抒情。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秋风萧瑟”点明了时令。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岛和海。草木是动态的,洪波是静态的,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C.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1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