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1课《师说》学案3.doc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1课《师说》学案3.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1课《师说》学案3

《师说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古代从师学习的故事: (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韩愈的名言警句:  (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2)不塞不流,不行不止(《原道》)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春小雨》) ?( ) (二)、语言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 朔气传金柝 道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策之不以其道   何可胜道也哉 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重点虚词]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皆出于此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可怪也欤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于 其皆出于此乎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 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圣益圣,愚益愚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小学而大遗 4、今之众人 5 、吾从而师之 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