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飞折翅,还能不能高飞?.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飞折翅,还能不能高飞?

新飞折翅,还能不能高飞? 伴随着工厂的重新复工,新飞同时传出两大股东——新加坡丰隆集团、中国中 航集团增资两亿的消息。但对于新飞电器的未来,不信任和迷茫依旧充斥在新 飞电器的员工中间。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管理人员表示,对于丰隆亚洲来说, 他们现在重金打造新形象,只是给现在的新飞电器打一针兴奋剂,给外界一个 好印象,想卖个好价钱而已。 2013 年5 月底,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简称“新飞电器”)爆出全面 停工的消息,大批临时工被“无限期休假”。蹊跷的是,短短数天后,新飞又 匆匆宣布复工。消息人士称,之所以紧急复工,是因为其所在的新乡市政府下 了命令。 反常的举动,更加剧了外界对新飞电器深层危机的猜想。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当年的这句广告语让很多国人朗 朗上口,辉煌时期,新飞冰箱曾稳坐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二把交椅,仅次于当时 的广东容声,甚至比海尔都要好。 周华在新飞干了27 年,他说,早年跟他一批的工友,不少都是托关系, 才能进厂当个临时工。因为厂里效益很好,搞对象的时候,穿工服相亲,别人 都会高看你几眼,“比西装领带有面儿多了”。 今非昔比。如今新飞冰箱基本沦落为区域性品牌。工资几乎十年没涨,据 了解,目前在新飞电器安装温控表的车间淡季工资890 元左右,旺季1200 元 左右,这远低于新乡市职工2160 元的平均收入水平。 新飞电器为何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国有权退出,无端出售 多位新飞员工均认为,新飞的衰落以及员工与管理层的对立,均始于2005 年丰隆入主。 新飞的前身是一家小型地方军工企业,1984 年在创始人刘炳银的率领下, 转型造冰箱。1988 年,新飞销售收入、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税四 项指标均居新乡市之冠。 1994 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借鉴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引进外 资嫁接和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的背景下,河南新飞集团和新加坡丰隆电 器以及新加坡豫新电器三方合资,成立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其中新飞集团 占49% 股权,新加坡两方分别占45% 和6%。 丰隆集团创立于1963 年,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和酒店业投资发展商, 旗下公司在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多国上市。 新飞电器前宣传部长李连印认为,这一次合资确实刺激了新飞迅速腾飞。 合资当年,新飞投产一条新的无氟冰箱生产线,冰箱产量从36 万台上升到100 万台以上,税后净利润达到3.15 亿元,所有股东在以后的3 年全部收回本 息。1996 年,新飞电器跻身全国冰箱三强,位列中国冰箱业“四朵金花”。 2000 年,丰隆集团又收购了新加坡豫新电器,这一举动使得新飞电器的控 股权属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加坡丰隆持股51% 成为控股股东,新乡市政府控制 的新飞集团持股49%。 2005 年,新乡市政府将新飞集团在合资公司新飞电器中所持有的39% 国 有股权转让给新加坡丰隆,此时,新飞集团在新飞电器中的高管不仅失去了经 营权,而且还由决策者变为参与者。 让李连印耿耿于怀的是,2010 年,当新飞集团高管历尽困难,扭亏为盈 后,5 月11 日,新乡市政府再次作出决定,将新飞集团的核心资产划转给中 航集团所属的中航工业机电公司,非核心资产原则上实施重组改制或划转给新 乡市投资集团。 水土不服 让员工不满的还有新高管们“盛气凌人”的态度。此前,刘炳银跟工人像 兄弟一样,周华一直坚定地相信刘炳银的话,“新飞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 客,一个是员工。新飞就是员 工的家。” 新加坡丰隆入主后,就再也不提这种说法了。新飞一位现任高管说,在新 飞内部,正常沟通途径的大门是关闭的,要么忍耐,要么爆发。周华和他的工 友称,这帮新加坡人拿着高薪不办实事,甚至根本不懂冰箱生产,“一位丰隆 系管技术的副总,对冰箱材料都不清楚”, “人家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就 是干活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中高层发生频繁变动,丰隆系不信任中方的员工,大量 的丰隆系干部不断被安插进来。此前新飞的中层干部,从来没有超过100 人, 而从新任总裁张冬贵时代开始,这一数字不断增加,现在中层干部约三百多 人。张冬贵是执掌新飞电器的第一位丰隆系董事长兼总裁,如今也是新飞老员 工最“痛恨”的管理者。 一位新飞员工提供的任免邮件通知显示,几乎每个月新飞内部都有中高层 的人事变动。“人事任免每个月都有,非常频繁,高管大多是空降。”李连印 讲了一个故事。“后来新飞的管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