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仁学的社会内涵
社会学2班 李素 201106423228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其思想核心就是“仁”。
孔子仁学思想以道德个人主义为支点,倡导一种以生命契合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伦理,追求一种以社会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政治秩序;孔子的仁人君子教育在政治领
域引发了一场由血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仕的制度革命;在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的历史任务,从孔子仁学思想中汲取智慧,仍然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不二选择。
1.对个人的意义
现在的社会状态是物质生活的发展超过了精神生活的发展,于是大部分个人即大众的品味或乐趣只能来自观点鲜明的少数人,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于是出现了江南style的流行,“元芳体”的火热。仁的思想讲求内省自律,要求修身养性,是对精神世界的丰富。在物欲呈上涨趋势的当下,以仁的思想来要求自己,可能有些严苛,但有什么比保持纯净的心灵更可贵的东西呢?曾经有个学生问叶嘉莹:“学古典诗词有什么用?”,叶教授有个非常经典的回答:“可以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如果古诗词让心灵不死,那么仁的思想就是在心灵还在的前提下滋养之,令其纯净健康地生长。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也即人际关系问题,儒家是以一个“仁”字来表示。“忠恕之爱”,“忠”就是用孔子的话说自己想要成立、站立,同时也要使别人成立、站立。自己想要显达、通达同时也要使别人显达、通达。“恕”意思是说自己不想要的,所厌恶的就不要推及,强加别人,就是当自己要对他人做什么事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遇到这事,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能对他人做这件事。而现实社会中各种情况都有,损人利己现象较普遍,在论述什么是君子时,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思想就经历数千年而不朽。在今天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首先孔子肯定君子爱财的人性。但同时亦指出要取之有道的原则。几十年来我们经济政策的许多失误恰恰是违反了孔子告诫人们做君子的准则。
孔子“仁学”思想人与自然的协和关系的确立,对现代环境论所强调可持续发展相呼应。天人一源,天人共性,天人合一遂成为儒家的思维模式,倡导是人与自然的协和与平衡。儒家“仁学”思想落实到经济和政治层面就是他的“德治”思想。
孔子主张的“利民”、“裕民”、“富民”。与当今现代生活中富民之策,对现代政治和以德治国及现代管理思想都具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近几年为减轻农民的负担,农业税的废除,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低保障等富民工程。各就业岗位不同的扶持政策等都是富民之策,汶川地震为缩小贫富差距,使更多的四川灾民及早摆脱贫穷和痛苦,中央决策全国十九省与四川地震灾区结对共建,并按各省财政收入1%支持灾区等举措都和儒家“仁学”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不断挖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思想,用就儒家精神,融合到现代管理中去。
2.对社会的意义
仁的有一个基本观点是“爱人”,我们可以理解为爱所有人。进而论之,不仅要爱人,还要爱物,爱自然。当前社会的人情冷漠是不容辩驳的一个事实,孔子所说的爱人是不仅要爱那些值得爱的人,也要爱那些可以被爱的人,包括罪犯,包括小人。在当今社会,爱人则是意味爱身边的陌生人,并且当陌生人处于危难之时,敢于并乐于无私地帮助他人。爱物则要求爱护一切的生物。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地球不是人类的私有物,其他的植物动物乃至于微生物都和人类一样共享着地球的资源。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私,甚至仅仅为了口舌之欲就做出伤害乃至于使其灭亡的事情。爱自然,要求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可被利用的资源是大自然慷慨赐予的财富,树木,煤矿,石油,净水,无一不是如此。可持续发展正是将仁学推广到爱自然层面的产物,可见孔子思想的先决性和丰富性。
孔子,范导我们建立以“中庸”为用的社会秩序群体利益至上主义。孔子要求社群的管理者必须设法凝聚人气民心,“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和气生财”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管理者对营造社群的和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社群和谐,人们都会自觉地把群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如若理想去改造社会,匡扶正义,营造社会仁爱精神的济世之才。孔子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仁人君子”,即他要把他的弟子们培养成那种具有“仁者爱人”、“泛爱众”的人格情操,同时又具有为实现“天下归仁”而奋斗的“志士”。
总之,孔子的仁学思想的产生,是中华文明轴心时期“哲学突破”的标志。我们也必须不断从我们的“哲学突破”时期去寻求我们文明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资源,故而“回到孔子仁学”乃是我们今天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的必由之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