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检测1 苏教版选修《 论语 孟子 选读》.docVIP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检测1 苏教版选修《 论语 孟子 选读》.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检测1 苏教版选修《 论语 孟子 选读》

阶段综合检测(一)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整饬(chì)      云鬟(huán) 卷(juàn)轴 圈(juàn)养 B.哈(hǎ)达 咫(zhǐ)尺 老妪(yù) 供(gōnɡ)销 C.企(qǐ)求 祈(qǐ)求 揩(kāi)桌子 邈(miǎo)远 D.庇(bì)护 嘈(cáo)杂 解(jiě)愁 绸绢(juàn) 【解析】 “祈”读作qí。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委屈 委曲求全 惦记 掂量 B.清静 耳根清净 倔强 崛起 C.煞车 凶神恶煞 噩梦 恶心 D.颜色 和言悦色 抱歉 歉收 【解析】 “和言悦色”应为“和颜悦色”。 【答案】 D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解析】 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A项,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适用对象是人,不能是斗笠。B项,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梅兰芳大师在舞台上展现的就是女子的风姿。用在此处非常贴切。C项,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属望文生义。D项,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属望文生义。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面摸排,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始终如一的追求,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平台,也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 C.2013年1月1日起,火车票价将下调近1%左右,新票价及旅客的意外伤害强制险自愿购买的详规有望于下周末出台。 D.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以及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解析】 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平台”;C项,“近1%左右”逻辑不通,应删掉“近”或“左右”;D项,成分残缺,“形成”缺宾语,应在“支持青年干事业”后加上“的风尚”之类的名词。 【答案】 A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与前后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①此地天裸露着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 ②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 ③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 ④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 ⑤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A.⑤②④①③       B.②④⑤③① C.②③④⑤① D.⑤①②④③ 【解析】 文段是对秦淮河夜景的描写。选句中有“令人几乎不信”与“终于使我们认识”的变化过程,根据文段最后一句“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可知是由“不信”到“认识”,故可排除C项;②中的“颇像”与④中的“那边”“又似乎”是相对应的,与⑤构成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转折;①中“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与结尾句语意连贯,且是对③的解释。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5分) 从757年11月到758年6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年才32岁的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yè)”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在这时期杜甫的诗中,我们只能从“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避人焚谏草”这样的诗句中想象杜甫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官吏。此外他若从北城下朝回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